当前位置: 程力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党史学习 >

党史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方案11篇

| 来源:网友投稿

党史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方案11篇

党史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方案篇1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关键所在,是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检验。在基层“我为群众办实事”具体过程中,群众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基层组织的信赖,会提供很多美好愿望和心愿清单,为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但很多基层干部在办理群众心愿清单的过程中,找不到惠民政策和群众需求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很容易因没有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而“好心办坏事”,办了事却不一定得到好评,甚至还给了群众“为了完成任务”的印象,没有真正通过办实事优化干群关系。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可以通过“三问三还”(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还权于民、还利于民、还信于民)改善方式方法、力求信息对称、实现情感认同、赢得良好口碑,才能真心办好事。

  问需于民,就是要实现惠民实事和群众需求“共情共融”。有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容易走入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上级的安排部署和惠民政策反正都是为了群众好,一厢情愿的认为群众应该无条件接受并且心存感恩。实际上基层群众所需所想千差万别,所处角度各有差异。为民办实事一定要和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站在他们的角度了解他们真正所想所需,最大限度找到上级要求和群众需求之间的共情和共融,才能避免“一厢情愿”。要建立常态化的商事制度,让群众始终觉得是他们从提议、主导、办理、评价过程中都是主人,而不是被动接受。通过每月固定时间邀请村民代表坐下来“集中商”、主动倾听“上门商”、创新方式“灵活商”、微信群里“网上商”等方式,线上线下结合,充分调动村民参与商事的积极性,达成大多数村民一致赞同的意见。通过上级精神下达和下级需求上传,真正使人才清单、物品清单、问题清单和项目清单“四张清单”变成群众的需求清单、心愿清单。

  问计于民,就是要把群众的“土办法”变成“金点子”。在政策落实和项目实施中,召集群众目标一起定、办法大家找、事情共同干,引导群众全心想事、尽心谋事、一心干事、用心成事,真正实现每个村民尽心尽力炒出“一盘菜”,凑成“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乡村治理“一桌席”。

  问效于民,就是把评判的标尺交给群众。通过方便于群众的现场点评、智慧党建测评、网上小程序打分等方式,建立“红黑榜”,以“效果明显不明显、群众满意不满意、履职到位不到位”为衡量标准,党员当好服务员,让群众当裁判员。

  还权于民,就是充分激发群众的自治力量。组建村级三人小组(支部书记、第一书记、挂钩领导),由党组织为主心骨,联合理事会、经营主体等实现大事共议、要事共决、实事共办、急事共商。在政策落实、项目实施、村庄治理等方面,把党组织主导实施转变为引导实施,将自然村管理权经营权、重要事项决策权监督权、乡村物业以及一般项目的务工施工等群众力所能及的权利返还于民,努力实现“村里事、村民议、村民建、村民管”。

  还利于民,就是要让群众通过内生动力获得收入红利。有特色资源的可以在集体研究基础上把资源打包,有条件的培育本地合作社、经营主体,并赋予其打包经营权。没有条件培育的,引进乡村旅游开发公司,探索共营制或者推进托管经营,利益联结。让群众以主人姿态参与到基层事务中,多干多得、多投入多产出,通过项目盈利、营收红利、务工得利、服务便利等方式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一方面从公共投入中获得便利,另一方面通过家门口就业、资产入股、资源托管等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获得红利。

  还信于民,就是要增进党群互信。着力推进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通过“三问三还”提升自然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带富能力、治理能力,让基层党组织在引领乡村振兴上“靠得住”,让党员干部在推动基层治理上“信得过”,切实增进党群互信、强化基层治理,不断增强党在农村的公信力。

党史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方案篇2

  近期,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通知》强调,要以更加有力的举措解决群众身边各类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要以群众的“诉求”为追求,以群众的“问题”为导向,“钻”进人民心里,凝心聚力、常抓不懈办好群众急愁难盼的民生事。

  为群众办实事既要做细,又要做好。“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履职尽责要有群众情怀。要走到群众身边,听民意、查民情,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来充实完善重点民生项目清单。只有身入基层、心入基层,感同身受群众疾苦,虚心聆听群众呼声,才能确保问题准、措施实、效果好。要踏踏实实做好人民的勤务员,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在群众“最盼”上下苦功、“最急”上见真功、“最忧”上亮硬功,带领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钻”进人民心里,真抓实干、排忧解难,让群众真切感受党的关怀和温暖。

  为群众办实事既要认真,更要耐心。日日行,不怕千万里;经常做,不怕千万事。党员干部要有“燕子垒窝”的恒劲、“老牛爬坡”的闯劲,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党员干部到基层深入了解群众需求,既要认真,更要耐心,要经得起恶劣环境的考验,避免“三分钟热度”,要能待得住、住得下、解决得了难题。同时要把为群众办实事作为长期性工作,建立常态化跟踪机制,定期联系服务群众,坚决不让惠民之事成为半截子工程、半拉子项目,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长期坚持的工作,久抓不放,把“一阵子”干成“一辈子”,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为群众办实事既要办实事,也要转作风。为群众办实事是检验干部作风的“一面镜子”。办实事并不是简单帮钱帮物、搞花架子、干形象工程。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真抓实干,讲求实效;既要立足眼前,解决群众“急愁难盼”的具体问题,又要眼光长远,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与群众打交道,帮群众化解难题,如果“路子”不对、沟通方式不科学,很可能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引起群众反感。这就要求党员干部摒弃“捂盖子”的思维,敢于自我革命,不怕揭短亮丑,才能自我提升、自我净化,推动干部作风和社风民风向好向善。

党史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方案篇3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夏天,没有春天的万物复苏,没有秋天的果实累累,有的便是那炎热的浩荡热情。“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当如炎炎夏日般轰轰烈烈、掷地有声。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需要党员干部保持夏日“三气”,切实做到暖人心、解民需、出实效。

  为群众办实事当有“烈日当空”的热气,心系群众暖人心。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实到位,首先要做到的是把人民放心上,使为民之心如夏日阳光般耀眼闪耀、热气腾腾,温暖群众。“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群众真正需要什么、真正盼望什么、真正关切什么,是为群众办实事中需要主动思考的问题,也是作为人民公仆主动服务人民群众的基本要求。为群众办事,就必须先深入基层、深入民心。只有“沉”到群众中、心里装着群众,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牵挂在心、牢记在心,热气才能“腾”起来,民意才能“浮”上来,实绩才能“干”出来。党员干部要常怀爱民之心,用群众语言与群众交心,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自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真正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群众心坎上。

  为群众办实事当有“红脸出汗”的地气,真抓实干解民需。“我为群众办实事”是进一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解决群众的需求。夏日艳阳高照,为群众办实事时要多“红红脸”“出出汗”,真抓实干,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急民之急,为民排忧。”为群众办实事要将工作的落脚点放在基层,多走村入户,及时了解和掌握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望,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最高标准。群众的实际需求就是实打实的事,要按照实际真抓实干,解决群众动态需求,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望。面对突出的困难和矛盾,特别是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民生关切,绝不可推一推、躲一躲、拖一拖,要切实地拿出措施、拿出办法,快速地解决人民群众的焦心事、烦事和操心事,真正为人民群众纾难解困、排难解忧,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为群众办实事当有“出泥不染”的正气,作风端正出实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反映的是夏日莲花不随世俗、洁身自爱的美好品质。为群众办实事要延续夏日正气,将各项工策方针落在实处,做出实效。为群众办实事,首先要拧紧思想的总开关,营造良好的服务作风,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将“实”作为关键,力戒虚风,杜绝打卡留痕、拍照造迹的应付思想,防止“蜻蜓点水”浮于表面的假动作,坚持说实话、说真话,将“实”的作风运用到工作中,切实端正办事的态度,建立起任务台账,制订工作计划,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在做每一件工作后,都能交出群众满意的答卷。党员干部要时刻以党史为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增强办实事的使命感,知责尽责,扛起时代责任,努力攻坚克难,以扎实端正的工作态度,切实为群众多办实事,实实在在为群众出实招、谋实效。

党史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方案篇4

  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就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提出明确要求。通知强调,要以更加有力的举措解决群众身边各类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知”是前提、是基础,是“行”的方向和遵循;“行”是“知”的最终结果、是有效支撑,是目标方向,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如果缺少对重要讲话、急难愁盼、痛点难点、组织建设的“知”,“行”就没有方向,就抓不住工作的重点和关键,甚至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办实事”就有可能演变为“办虚事”“办坏事”;即使“知”之甚多,如果“行”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办实事也将是“竹篮打水”。因此,要让“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关键在于“知”与“行”的统一。

  强化学深悟透的“知”与推进民生项目的“行”相统一,把实事办成改革发展的“高质量”。学有所悟方能做有所成。学是前提,是基础,是方向,是确保民生实事与党的新思想新理论新要求相统一的关键。各级党组织要将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作为全体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做到学有所悟、学有所思、学有所成,对照“九个必须”的根本要求,下沉基层一线调查研究,结合实际开好民生项目“清单”,将讲话精神落实、落地、落细,确保方向上不能有“偏差”、行动上不能有“温差”、民意上不能有“落差”,始终做到心中怀着“赤子情”,眼里盯着“民福祉”,脑中想着“责任书”,肩上扛起“民生事”,确保强农惠农项目发挥作用,引领乡村发展,把实事办成发展的“高质量”,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强化急难愁盼的“知”与完善政策措施的“行”相统一,把实事办成群众满意的“好口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解决得好,群众支持拥护;解决不好,党和政府的威信就会受到影响。各级党组织要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主动作为,强化担当,深入基层一线,走家串户“访”,田间地头“问”,座谈交流“摸”,全面了解和掌握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一老一小”、生活困难群体、改革发展稳定等短板弱项,综合分析研判,分类建立台账,实行销号管理;要坚持结合实际、量力而行的原则,整合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瞄准民生“保障”做加法,瞄准发展“症结”做减法,瞄准干部“担当”做乘法,瞄准问题“病灶”做除法,用好“国庆”“元旦”“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集中推出一批惠民利民的政策措施,开出“实事清单”,照单推进,稳步实施,把实事办成群众的“好口碑”,让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实践活动效果。

  强化痛点难点的“知”与解决群众诉求的“行”相统一,把实事办成温暖心灵的“雪中炭”。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这是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是干部担当作为的最起码要求。各级党组织要针对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发展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长期未能解决的民生历史遗留问题,切实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拿出实招硬招,做到“闭门”想问题、“开门”找问题、“出门”查问题、“上门”解问题,结合实际开出群众利益诉求的“实事清单”,极力在工作面前当“多面手”,在问题面前当“灭火器”,在压力面前当“千斤顶”,全面清理长期未解的“淤点”,打通梗阻不畅的“堵点”,破解悬而未决的“难点”,把实事办成温暖的“雪中炭”,努力向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强化党建短板的“知”与打造过硬组织的“行”相统一,把实事办成党员干部的“动力源”。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的执政根基,必须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各级党组织要推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支部与村(社区)党支部结对共建,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党员、深入群众,全面了解和把握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党员教育管理、党内监督、党员发展等短板弱项,研究补齐短板、强化弱项的有效措施,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做到真下沉、真情帮、真心带,下大力气驱动组织这个“神经末梢”、激活党员这个“肌体细胞”、激发干部这个“中坚力量”,让基层干部这个“主心骨”越来越硬,党的领导这个“主导权”越抓越牢,文明和谐这个“主旋律”越唱越响,基层组织这个“主阵地”越筑越实,共产党员这个“主力军”越建越强,把实事办成党员干部的“动力源”,更好解决基层困难事、群众烦心事。

党史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方案篇5

  “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关键所在,是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检验。在基层“我为群众办实事”具体过程中,群众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基层组织的信赖,会提供很多美好愿望和心愿清单,为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但很多基层干部在办理群众心愿清单的过程中,找不到惠民政策和群众需求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很容易因没有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而“好心办坏事”,办了事却不一定得到好评,甚至还给了群众“为了完成任务”的印象,没有真正通过办实事优化干群关系。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可以通过“三问三还”(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还权于民、还利于民、还信于民)改善方式方法、力求信息对称、实现情感认同、赢得良好口碑,才能真心办好事。

  问需于民,就是要实现惠民实事和群众需求“共情共融”。有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容易走入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上级的安排部署和惠民政策反正都是为了群众好,一厢情愿的认为群众应该无条件接受并且心存感恩。实际上基层群众所需所想千差万别,所处角度各有差异。为民办实事一定要和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站在他们的角度了解他们真正所想所需,最大限度找到上级要求和群众需求之间的共情和共融,才能避免“一厢情愿”。要建立常态化的商事制度,让群众始终觉得是他们从提议、主导、办理、评价过程中都是主人,而不是被动接受。通过每月固定时间邀请村民代表坐下来“集中商”、主动倾听“上门商”、创新方式“灵活商”、微信群里“网上商”等方式,线上线下结合,充分调动村民参与商事的积极性,达成大多数村民一致赞同的意见。通过上级精神下达和下级需求上传,真正使人才清单、物品清单、问题清单和项目清单“四张清单”变成群众的需求清单、心愿清单。

  问计于民,就是要把群众的“土办法”变成“金点子”。在政策落实和项目实施中,召集群众目标一起定、办法大家找、事情共同干,引导群众全心想事、尽心谋事、一心干事、用心成事,真正实现每个村民尽心尽力炒出“一盘菜”,凑成“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乡村治理“一桌席”。

  问效于民,就是把评判的标尺交给群众。通过方便于群众的现场点评、智慧党建测评、网上小程序打分等方式,建立“红黑榜”,以“效果明显不明显、群众满意不满意、履职到位不到位”为衡量标准,党员当好服务员,让群众当裁判员。

  还权于民,就是充分激发群众的自治力量。组建村级三人小组(支部书记、第一书记、挂钩领导),由党组织为主心骨,联合理事会、经营主体等实现大事共议、要事共决、实事共办、急事共商。在政策落实、项目实施、村庄治理等方面,把党组织主导实施转变为引导实施,将自然村管理权经营权、重要事项决策权监督权、乡村物业以及一般项目的务工施工等群众力所能及的权利返还于民,努力实现“村里事、村民议、村民建、村民管”。

  还利于民,就是要让群众通过内生动力获得收入红利。有特色资源的可以在集体研究基础上把资源打包,有条件的培育本地合作社、经营主体,并赋予其打包经营权。没有条件培育的,引进乡村旅游开发公司,探索共营制或者推进托管经营,利益联结。让群众以主人姿态参与到基层事务中,多干多得、多投入多产出,通过项目盈利、营收红利、务工得利、服务便利等方式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一方面从公共投入中获得便利,另一方面通过家门口就业、资产入股、资源托管等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获得红利。

  还信于民,就是要增进党群互信。着力推进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通过“三问三还”提升自然村党组织的组织力、带富能力、治理能力,让基层党组织在引领乡村振兴上“靠得住”,让党员干部在推动基层治理上“信得过”,切实增进党群互信、强化基层治理,不断增强党在农村的公信力。

党史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方案篇6

  近日,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就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出安排部署。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是进一步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准确了解群众的所想所盼。作为党员干部,在为群众办实事时,当有谋事情的脑力、看问题的眼力、察民情的听力、走基层的脚力,方能把准群众的“脉搏”,尽心尽力为民服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确保“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取得实效。

  脑力活,才能分析研判,善谋善成。“言必信,行必果”,不能树牢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运用群众方法,就不能更好地思考、分析、研判、解决群众的难点痛点堵点。基层拥有庞大的人口规模、复杂的居民组成结构,在为群众办实事过程中,我们只有不断创新学习方法,拓宽学习视野,主动向群众学习,拜人民为师,才能从群众那里取到“真经”,学到有用的东西。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摆正心态,自觉从群众生动的实践创造中汲取营养、提炼经验,不断完善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高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

  眼力准,才能拨云见日,见微知著。所谓眼力就是指明辨是非、去伪存真,善于从群众的问题中,观察、发现、辨别事物本质的能力。对老百姓来说,每一件琐碎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急事、难事。我们增强眼力,就是要增强见微知著的洞察力,善于“小题大做”,善于透过小矛盾、小问题、小风险,看到背后隐藏的大矛盾、大问题、大风险,善于从群众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从中察觉群众所思所想、所忧所虑,考虑问题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仔细分析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把职责摆进去,把事实摆进去,在为群众办实事的过程中做到全面、深刻、真切、系统。

  听力清,才能体察民情,倾听民意。群众是各项政策制度的亲身体会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矛盾,也只有他们体会最真切、感受最直接,因此也最有发言权。因此,在为群众办实事过程中,要常怀为民之心,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重点难点痛点堵点作为开展实践活动的切入点,带着真感情和群众拉家常,怀揣“百姓心”与群众交朋友,认真听取他们的真话、实话、心里话,既听顺耳话,也听逆耳言,精准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虑,从中发现我们日常工作中的盲点和遗漏,进一步找准为民办实事的重点。

  脚力稳,才能下沉一线,深入调研。基层是政策落实的最末端、百姓生活的最前沿,只有深入基层、下沉一线,才能从距离群众最近的现实中发现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在为群众办实事过程中,我们要用更多的时间蹲在基层、深入一线,用更多的精力“解剖麻雀”、了解实情,多到田间地头,多坐农家炕头,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既要看有利的方面,也要有意识地从反面考虑,看到不利的方面;既总结先进经验,也研究突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把情况弄清、把症结找准、把思路理顺、把工作抓实,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到实处。

 

党史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方案篇7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湖北省就把学习党史同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尤其是近期开展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肯定。湖北省一直以群众为中心,满足群众所需,解决群众所急,畅听群众所诉,立足“小切口、影响大、能办到、群众普遍受益直接受益”的原则,真正为群众做实事。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过程中,坚持抓好“三手”,从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出发,为群众做好服务。

  从困难事情入手,为群众“难事易办”。洪湖市失明老人第一次拿起他的户口本和身份证,背后是派出所民警走访入户、到处调查的忙碌背影;宜昌公开招标解决老年人意外伤害险,背后是政府部门的担当。湖北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以来,从群众最困难的事情入手,身体不便就上门服务,资金不足就政府补贴,基层难解决就由上级部门驻村解决,所有群众认为困难的事情,政府部门都争做“冲锋战士”,为群众将难事化易、大事化小,群众不能自行解决的事情,政府部门就“搭把手”,用政府的力量将困难化解,让群众“难事易办”,真正让群众“笑口常开”。

  从突出问题下手,为群众“愁事实办”。湖北省为“周内办事要请假,周末办事都放假”的“疑难杂症”放出了解决“大招”,部分地区政务服务中心实行“周日办理”的政策,让群众不再为办事而惆怅。开通“一条线”办理服务平台,将不动产登记和水电网等事项进行贯通,打造“办事不出门,一张纸办事”的便民服务,让群众少走路、多点赞。“我为群众办实事”就是要将群众遇到的最突出的问题解决掉,问题即政府部门的不足之处,通过着力改善问题,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能部门的办事效率及办事能力;群众所愁即政府所忧,实实在在地解决群众的愁事,让群众感受到党员干部的为民情怀,才是真正的为民办实事。

  从现实利益动手,为群众“盼事速办”。湖北省司法厅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司法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清单,从司法援助到司法费用的减免,为群众普及了法律知识,同时增强群众维权护权的意识。诉讼费一直是群众盼望得到改善的费用,如今湖北省部分地区实行诉讼费减半政策,降低诉讼成本,促使群众用法维权,不再抵触法律和法庭。群众的利益得到保障,政府的政策才是到位,要从群众的利益出发,围绕群众最盼望的事情制定政策,做到“权为民用”。

党史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方案篇8

  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的《关于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就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提出明确要求。通知强调,要以更加有力的举措解决群众身边各类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知”是前提、是基础,是“行”的方向和遵循;“行”是“知”的最终结果、是有效支撑,是目标方向,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如果缺少对重要讲话、急难愁盼、痛点难点、组织建设的“知”,“行”就没有方向,就抓不住工作的重点和关键,甚至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办实事”就有可能演变为“办虚事”“办坏事”;即使“知”之甚多,如果“行”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办实事也将是“竹篮打水”。因此,要让“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关键在于“知”与“行”的统一。

  强化学深悟透的“知”与推进民生项目的“行”相统一,把实事办成改革发展的“高质量”。学有所悟方能做有所成。学是前提,是基础,是方向,是确保民生实事与党的新思想新理论新要求相统一的关键。各级党组织要将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作为全体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做到学有所悟、学有所思、学有所成,对照“九个必须”的根本要求,下沉基层一线调查研究,结合实际开好民生项目“清单”,将讲话精神落实、落地、落细,确保方向上不能有“偏差”、行动上不能有“温差”、民意上不能有“落差”,始终做到心中怀着“赤子情”,眼里盯着“民福祉”,脑中想着“责任书”,肩上扛起“民生事”,确保强农惠农项目发挥作用,引领乡村发展,把实事办成发展的“高质量”,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强化急难愁盼的“知”与完善政策措施的“行”相统一,把实事办成群众满意的“好口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解决得好,群众支持拥护;解决不好,党和政府的威信就会受到影响。各级党组织要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主动作为,强化担当,深入基层一线,走家串户“访”,田间地头“问”,座谈交流“摸”,全面了解和掌握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一老一小”、生活困难群体、改革发展稳定等短板弱项,综合分析研判,分类建立台账,实行销号管理;要坚持结合实际、量力而行的原则,整合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瞄准民生“保障”做加法,瞄准发展“症结”做减法,瞄准干部“担当”做乘法,瞄准问题“病灶”做除法,用好“国庆”“元旦”“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集中推出一批惠民利民的政策措施,开出“实事清单”,照单推进,稳步实施,把实事办成群众的“好口碑”,让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实践活动效果。

  强化痛点难点的“知”与解决群众诉求的“行”相统一,把实事办成温暖心灵的“雪中炭”。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这是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是干部担当作为的最起码要求。各级党组织要针对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发展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长期未能解决的民生历史遗留问题,切实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拿出实招硬招,做到“闭门”想问题、“开门”找问题、“出门”查问题、“上门”解问题,结合实际开出群众利益诉求的“实事清单”,极力在工作面前当“多面手”,在问题面前当“灭火器”,在压力面前当“千斤顶”,全面清理长期未解的“淤点”,打通梗阻不畅的“堵点”,破解悬而未决的“难点”,把实事办成温暖的“雪中炭”,努力向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强化党建短板的“知”与打造过硬组织的“行”相统一,把实事办成党员干部的“动力源”。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的执政根基,必须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各级党组织要推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支部与村(社区)党支部结对共建,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党员、深入群众,全面了解和把握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党员教育管理、党内监督、党员发展等短板弱项,研究补齐短板、强化弱项的有效措施,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做到真下沉、真情帮、真心带,下大力气驱动组织这个“神经末梢”、激活党员这个“肌体细胞”、激发干部这个“中坚力量”,让基层干部这个“主心骨”越来越硬,党的领导这个“主导权”越抓越牢,文明和谐这个“主旋律”越唱越响,基层组织这个“主阵地”越筑越实,共产党员这个“主力军”越建越强,把实事办成党员干部的“动力源”,更好解决基层困难事、群众烦心事。

党史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方案篇9

  近日,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通知》,就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提出明确要求。通知强调,要以更加有力的举措解决群众身边各类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为群众办事既要“真”也要“实”,既要有真材实料、真情实意还要能真抓实干。广大党员干部要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把暖心服务落到实处,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要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用心用情用力办好、办实,要把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作为认识和实践的主要内容,以高的标准、实的作风、严的举措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用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的心。

  调查研究要“真材实料”,勤走访、察实情,找准问题是关键。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调查研究是传家宝,是基本功。广大党员干部要在调查研究中找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下基层、进家门,倾听基层百姓声音,把“人民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所盼所急,为精准解决问题收集第一手资料。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不搞到此一游、蜻蜓点水、浮于表面式调研,要真调研、实研究,针对群众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深入思考,提出解决方案,真正把群众事办实。

  为民服务要“真抓实干”,善作为、出实招,工作实绩是标尺。为民办实事关键在“办”,要弄清“为谁办”,明晰“办什么”,知晓“怎么办”,以问题为导向,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精准发力,用实干纾民困、解民忧。广大党员干部要俯下身子、沉下心来、弯下腰来为群众办事,要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不怕困难,迎难而上,敢啃“硬骨头”,敢接“烫手山芋”,发扬钉钉子精神,拿出为民服务的干劲、韧劲、拼劲,脚踏实地干事,勤勤恳恳为民,以实打实的业绩赢得群众好口碑。

  对待群众要“真情实意”,守初心、用真情,人民满意是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二字镌刻在旗帜上、落实在行动中。党员干部为群众办事,首先要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厚植“念兹在兹”的为民情怀,坚守“一心为民”的赤子之心,要带着诚心、热心、初心走到群众身边,真情实意对待群众,始终以百姓心为心,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用心用情为民办事,树好公仆形象,彰显公仆情怀,展现公仆担当,用实际行动提高群众满意度,争做群众的贴心人、暖心人、知心人。

党史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方案篇10

  近日,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通知》,就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提出明确要求。聚力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将党史学习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融合起来,内化为民办事、实干创业、担当作为的动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党史学习教育开展的落脚点和立足点、着力点,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了指南、明确了方向。

  为民服务没有休止符。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共同努力之下,“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人民群众满意度得到提升,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切身利益。同时,各地聚焦破解地方发展难题、回应群众反映热点问题、攻坚克难社会治理重点问题,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那么,“我为群众办实事”是否有终点站?尤其,个别党员干部难免滋生歇歇脚、缓缓气的心理和情绪。守初心,守的是一辈子;担使命,扛的不是一阵子。砥砺“我为群众办实事”,就得念好“深入”二字。

  “深入”是党性的延伸。我们的宗旨意识、初心使命,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群众谋幸福。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就得让党性释放光芒、让作风绽放色彩。各级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干部激发先锋模范作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关键小事锐意担当,当好群众的勤务兵和服务员。从疫情防控到乡村振兴,从民生建设到生态环保等,每一件小事见党性、每一处细节显本色。

  “深入”是斗争的延续。百年辉煌从何而来,就是从不断实践、英勇斗争中夺取而来。一百年的风雨,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蜕变,也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巨变。“我为群众办实事”体现的是宗旨情怀,根本要靠斗争精神、斗争品质。唯有不停斗争,才能书写奇迹、创造未来、建设美好。斗争需要咬牙坚持、坚挺笔直、无惧奉献,才能排除万难、趁势而上、建功立业。

  “深入”是实干的延宕。干部干部,干字当头。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我为群众办实事”不断深入推进、纵深推进,就是坚决为民办实事的意志和信心,切实把根扎在群众身边,让实事办实、好事办好,走进群众心坎。当然,办实事贵在“实”,坚持持续为基层减负松绑,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一点一滴、扎扎实实、求真务实、吹糠见米,避免为民办事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让群众叫好、地方变好、发展见好。尤其,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得崇尚实干精神、求实品质。

党史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方案篇11

  近日,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通知》,就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提出明确要求。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向深入,年轻干部需执笔“三字”,尽心尽力做好人民事业,为人民群众“共同富裕”的愿景和幸福未来贡献力量。

  执笔于“小”字。小并非无关轻重,微并非如尘似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年轻干部倘若抓大放小、眼高手低,不注重细节与微末,又如何能够践行好所交付的使命与责任,如何能够“立正身”“负重担”“挑大梁”?小事更要慎,小节更应拘,小处更应下足功夫,小我更要做好自我管理,不忽视“小”,不摒弃“微”,才能在垒土成石、积土成山中干成事业。小中有大,小中能见大,从“小我”积极进取的心态和对每一事的精准用力中就能见其“大我”境界,“小本领”不断积累就能够成为攻坚克难的“大拳头”,因此年轻干部从“小”入手,以“微服务”撬动“大民生”,以“小细节”完善“大架构”,从“小”做起推进事业。

  执笔于“修”字。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年轻干部要重视德育,内修为政之德,修处世之道、强立身之基,注重一心一念的走向,注重一言一行的初心,注重一举一动的涵养,让自己的人生方向始终围绕国家和民族事业发展的“定盘星”,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党的事业、国家的发展建设事业紧紧相连,强化信念支柱、凝聚精神力量,不断锤炼品性修为,以修身立德筑牢思想根基,走对规矩的每一步,走好奋斗的每一步,走实干事的每一步,始终不脱离人民群众,不脱离自己的从政初心,在历练中增强党性修养,严于律己、守正不移,涵养清正之气,身正行端迈开大步,朝着理想不断前行。

  执笔于“斗”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勇于担当作为。年轻干部在事业的战场上、人生的考场上会面临大大小小、难以计数的斗争,斗争中见意识也见决心,既考验心念意志,也考验作战能力。年轻干部接过时代“考题”,当从容不迫、耐心作答,要有抖擞之精神、攻坚之气劲,遇高地山坡则攀爬,遇迎面滚石则扛顶,遇汹涌激流则跨越,无论山之高地、路之平险、道之宽窄,都能够勇于去闯、去拼,坚定朝向更坚定信念,在斗争中不断强化精神力量,不断练就斗争本领,接续辉煌、开创胜利,成为不负人民之所望、时代之所托的时代新人。


推荐访问:党史 我为 办实事 群众性教育实践活动

热门排行

回顾光辉党史,践行初心使命专题党课7篇

回顾光辉党史,践行初心使命专题党课7篇回顾光辉党史,践行初心使命专题党课  党史主题教育党课讲稿——学史以明志鉴往而知来  一、学史则居安思危,回顾走过...

市委班子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整改方案11篇

市委班子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整改方案11篇市委班子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整改方案篇1  党

党史学习教育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五个带头)7篇

党史学习教育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五个带头)7篇党史学习教育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五个带头)篇1党员

党史学习党课简报10篇

党史学习党课简报10篇党史学习党课简报  党史学习教育简报4篇  在学习了党史之后,我把许多我不知道或记忆模糊的事情讲清楚了。当我读一本书时,我感到非常...

2023年度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示例方案(范文推荐)

2023年度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示例方案(范文推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示例方案(范文推荐)》文章...

党史学习教育民主生活会存在问题15篇

党史学习教育民主生活会存在问题15篇党史学习教育民主生活会存在问题篇1(一)党性修养不够自觉。对

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课会议记录6篇

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课会议记录6篇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课会议记录篇1在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历史上发生后

2023年持续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总结(全文完整)

2023年持续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总结(全文完整)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持续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总结(全文完整...

党史学习红色经典朗诵作品15篇

党史学习红色经典朗诵作品15篇党史学习红色经典朗诵作品篇1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

学党史守初心担使命党课8篇

学党史守初心担使命党课8篇学党史守初心担使命党课篇1久久为功表白党的100华诞天下兴亡、匹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