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程力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脱贫攻坚 >

我的脱贫故事如何写13篇

| 来源:网友投稿

我的脱贫故事如何写13篇

我的脱贫故事如何写篇1

“徐站长,明天我家杀猪,把攻坚队员们喊来吃杀猪饭哈。”近日,接到沿河县新仲易地搬迁群众田军邀请,徐松心里倍感温暖,这一年来的辛勤付出总算没有白费。

徐松是贵州省沿河县新景镇人民政府安监站站长,今年3月,新冠疫情防控刚刚缓下来,连续在龚溪口卡点上奋战了20多天,那段时间,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连元宵节也是在卡点上和领导、战友们一起度过。随后,他又被选派到该镇新仲社区担任脱贫攻坚指挥部副指挥长。

“脱贫攻坚战比疫情防控战更加艰巨,恨不得把自己掰成两半儿用。”驻村第一个月,也是栽种的好时节,他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产业发展,不仅带着老百姓走出疫情的阴霾,还要争分夺秒抢抓时间大搞柑橘产业。为了摸清柑橘高位换接底数,他用短短几天时间全面完成了近700亩柑橘园丈量登记工作,并根据丈量情况安排嫁接分工,如期完成了嫁接任务。

“在村里,徐站长事事亲力亲为,他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突破口。”村干部张浪涛回忆道,为了高标准完成脱贫攻坚集体经济柑橘产业园项目建设,20天不到,徐松带领帮扶干部便完成了500亩柑橘栽植任务,成活率达100%。

“这里我熟,我去,这户让我来。”面对难啃的硬骨头,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一次次的主动请缨,一次次让自己陷入两难,他在新景工作时间长,自认为能从容解决各类问题,而每一次都“碰壁”。

“你们走,不要耽搁我干活。”“你们要拆房子我们就要搬回去。”回想村民的不理解不配合,徐松三番五次挨家挨户讲解国家政策,用行动解除了他们对驻村干部的排斥,赢来了广大群众认可。

田军是徐松的包保户之一,2017年搬迁至新仲移民安置点,家属肢体残疾,长期需要人照顾,一家三口日常开销只能靠田军抽空打零工维持。为了减轻田军一家人的家庭负担,徐松为他协调了护林员岗位,每月有800元收益,此外,他还参加村集体产业分红,享受每月737元低保。说起徐松,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

面对群众对政策的询问,他白天干活,晚上还要将所有涉及的惠民政策学习一遍又一遍;面对矛盾纠纷调处,要做铁面无私的黑脸包公,又要当苦口婆心的和事佬。

今年6月,受连续强降雨影响,新景镇防汛救灾工作迎来较大挑战,新仲社区受灾严重。灾情就是命令,多年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徐松第一时间扛起了防汛救灾工作的重任。在全力做好新仲社区防汛救灾工作的同时,作为安监站站长,主动对接政府相关部门和各村(居)指挥部,到各村帮助划分防汛救灾重点工作,开展汛期灾害排查24次,参与消除隐患27个,组织开展村级防汛救灾培训13场次,确保了全镇安全度汛。

为了提升新仲社区人居环境,徐松当起了搬运工、砖瓦匠、环卫工。为村民修篱笆、修院墙、围树栏、围圈舍,安装门窗、修理板壁、上房盖瓦、修房造屋,为群众打扫卫生、整理衣物、摆放物品。

“面对父母、妻子、孩子,我仿佛有足够充分的理由搪塞自己的失职,有足够厚的脸皮一笑而过,但面对三岁的孩子,我唯有背过身去捶胸顿足……偶尔见一回孩子的面,无论我拿给他多少礼物,他总也不喊我一声,无论我给他多少好话承诺,他也不留我一下。”徐松坦言,能用小家的幸福换回大家的幸福,值!

我的脱贫故事如何写篇2

我叫李智雪,是县农业农村局派驻丰乐镇新田村“2+N”帮扶干部。2018年9月底,外地的我只身来到丰乐镇新田村,走上了我与脱贫攻坚工作割舍不开的驻村之路。

刚来到村里时,我被安排在了办公室,只负责收集整理全村资料这一块工作,看着每天早出晚归、忙忙碌碌的战友们,我的心里既是羡慕但也不免有些失落,因为我完全没有感觉到自己已经加入了这一场伟大的战役中。

没过多久,迎来了工作重新分配,这一次我得到了包组的机会,然而包组远远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那时正是人居环境改造工作进行的关键时刻,虽然之前的干部做了很多工作,但还是相差甚远,之后每天的入组入户走访成了家常便饭,每天与群众的交流成了了解群众需求的必由之路,尽管我所包保的组东西南北高低远近均有分布,但我还是坚持自己心中信念,坚持走访了解群众,因为所有的岁月静好都是有人在负重前行,而我愿意将我的青春之花绽放着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

工作开展了一段时间之后,对扶贫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我清楚“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的真正含义。而我包保的有一户贫困户就住的比较高,自来水的水压不够,那就只能另辟蹊径采用分散供水的形式,当我有一次走访时,他家里水没有来,我心里就想没有水生活就不方便,我一定要去看看是怎么回事?想着想着我就自己走到了水源地一探究竟,那是一条山间小溪,走在小溪两侧边上青苔丛生,一不小心就从边上滑了下去,当时脑子一片空白,随后我缓过神回到了村里,战友们急切的关心,加上村支书第一时间将我送到了医院检查,心中暖意顿时油然而生,感觉心中委屈不再。

检查过后我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又开始了日复一日的扶贫工作,突然有一天正在食堂吃午饭时,这户贫困户背着背篼来到了村里,让我感动的是她虽然头脑不是很灵活,表达能力也不强,但是她从背篼里拿出了一袋鸡蛋,送给了我,让我好好补一下身体,尽管最后我说服了她把鸡蛋带回去给小孩吃,但那一刻一向坚强的我眼泪还是止不住的流了下来,她的淳朴与感恩、热情与善良深深的打动了我。

刚开始工作的我也会抱怨工作压力大,也会质疑我们做的工作意义何在,也想着打退堂鼓,可是越到后面我就越明白我们所有战斗在脱贫攻坚中的战友身上都肩负了太大的使命。通过我们了解政策、宣传政策再到帮助群众争取政策,看着他们房子漂亮了、生活变好了、腰包鼓起来了、每家每户都用上了卫生厕所,我的心里也有一份自豪感,我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我为我能加入这样一场伟大的战役而自豪!

我的脱贫故事如何写篇3

如果要让认识的人给我贴上一个标签,我想,绝大多数人想到的一定是“温柔”、“和蔼”。在天龙镇妇联工作以来,我一直把自己当成妇女们亲切的娘家人,始终用一颗真诚的心为妇女儿童谋福利,办好事。

天龙屯堡是一个古镇,近年来旅游业蓬勃发展,但妇女就业仍是一个大难题。2013年,贵州省妇联牵头启动“锦绣计划”,以刺绣、蜡染和民族服装服饰为重点,促进妇女通过指尖技艺创业就业。当时我就意识到:“这是一个帮助留守妇女自立自强的好机会。”于是,在我努力争取下,“锦绣计划”在天龙开班了。虽然计划得到了领导的肯定,但施行起来却困难重重。刚开始,镇里并没有几个人愿意报名来参加培训,都觉得耽误自己做农活的时间,或者怕自己学不会,害羞。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我带着我们妇联的工作人员们进村挨家挨户地宣传,拉家常,算民生账,鼓励妇女们参加培训学习技能,还到平坝区里面寻找优秀的、教学经验丰富的培训老师,并且我自己先出钱购买一些绣线、绣布给镇里的妇女们练习,还将她们绣好的作品装裱起来送给她们,让大伙们有成就感。目前咱们天龙“锦绣计划”培训班出来的绣娘在天龙古镇开办了“锦绣传习馆”,合资创办了“天龙屯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业还不到3个月,营业额就快突破10万元大关。手绣围巾、包、屯堡凤阳汉装、土织布男式唐装等富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深受国内外游客欢迎。

我今年已经50多岁了,身体上也常常会出现一些“老毛病”,这眼看就快要到退休的年纪了,正是好好享享清闲的时候,但是我觉得自己还能再多做几年。就说之前吧,天龙镇决胜脱贫攻坚那次,工作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全镇共有贫困户888户3029人,这888户贫困户的一户一档资料摆满了扶贫办的两面墙,这是我主动接下的工作,核对这些一户一档。为了能够核准贫困户资料,我带着扶贫办的几个小年轻开始了挨家挨户的摸排走访工作。在走访中,详细记录贫困户家中的收入情况,询问贫困原因,又通过走访获得的情况仔细核对一户一档,帮助包保人细化完善帮扶台账。在那3个月的时间中,我在各村的乡间小路上来回奔走,一步一个脚印,用脚步丈量责任。走访了300多家贫困户,完成了全镇一户一档的第一轮督查工作。

当有人问我为什么一把年纪了还这么拼命时,我这样回答他。“有的事看似是小事,但不用心去做就会坏大事。只有用心用情去做工作,才能做得好,如果我不尽力,也许工作也能应付得过去,但是只走形式不做实事,我的心里过不去。”几十年来,不管是在什么岗位,做什么工作,我都会用最认真的态度去做好每一件“最重要的小事”,用自己的行动彰显一名乡镇女干部的温柔坚韧。

我的脱贫故事如何写篇4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育工作者,执教20多年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及语文教学工作,教书育人,乐此不疲。成绩显著,荣获陕西省教学能手称号。

2017年,国家的“精准扶贫”战略提出,学校积极响应号召,拉开了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序幕。我以不推诿、挑重担的决心和担当,接手了这沉甸甸的责任和光荣的使命。初次开展工作,我完全是一个门外汉。我没有退缩,我从最基本的做起,白天收集资料、摸排贫困学生情况,晚上学习各种精准扶贫政策,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学校贫困学生具体情况和各项扶贫政策,我都了然于心。之后,我按照中、省、市、区打赢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在区教体局要求和张建娥校长指导下及时制定了学校精准扶贫一系列的计划、方案、制度等;迅速对全校3000余名学生再次认真摸排,精准识别,分类统计,建好台账;自查了学校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落实情况;对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补助要求,及时汇报,严格按规定下发补助金,建立补助台账。三年来,我坚持扶贫工作,认真完成各项任务,学校教育扶贫资助工作做到“六到位”:资助文件学习到位、政策宣传到位、资助程序落实到位、资助对象精准到位、资助要求安排到位和资助资料归档到位。

作为教育者,我更多的是思考如何关爱、帮扶台账中的学生,如何提升这些特殊群体学生的品行修养、心理素质和学业水平,我想办法并依据上级要求推行精准育人帮扶制,走近贫困学生、走进贫困家庭。依据学校实际,采取“一对一”的结对帮扶、帮教形式,成立班主任(科任老师)—学生、学生—学生帮扶,目标到人、责任到人,实现学校教师全员帮扶。

我也不例外,选择了所教班级里情况特殊的叶淼森同学作为自己的帮扶对象,这孩子天资聪颖,酷爱看课外书,但学习习惯很糟糕,上课萎靡不振,没精力听讲,下课却生龙活虎,不完成作业,在同学中威信极低。与家长和一些孩子的聊天中了解到他家有4口人,爸爸开货车常年不在家,妈妈每天在外面打零工,还有一个弟弟上幼儿园。面对这样一户人家,该怎么办?我想了很多,如何帮、怎么扶,一直在我大脑萦绕。

我了解到他家贫穷的主要原因是缺少资金,他爸妈知识匮乏,观念落后。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鼓励他努力学习,从小树立“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创造未来”的人生信念。扶贫先扶志,扶智即扶贫。我采取车轮战术,发挥教育工作者的优势,在学校除指导他学习外,我在班里还指定了两名学优生对他进行学业、学习习惯上的帮扶。同时,我经常利用放学时间去他家辅导学习,和他聊天谈心、检查作业,陪弟弟玩耍,每次临走前都会讲一个勤奋学习的励志故事。这样时间长了,2个小孩也把我当成了“知心朋友”。通过不懈努力,叶淼森同学在慢慢成长起来。他的学习进步了,他的性格开朗了,他的行为健康了。他的爸妈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他们家庭教育观念也悄然发生了变化‥‥‥教育扶贫,让我再次感受到了“师爱”的力量。

2020年疫情期间,我依然心系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号召帮扶教师们经常跟家长通过电话、微信进行沟通,宣传新型冠状肺炎的防控措施。线上教学工作开始前,让老师们细心询问孩子的网课工具准备情况,叮嘱网课注意事项,鼓励孩子加强自律、上好网课。要求线上批孩子的作业时,发现问题及时微信联系家长解决。在复课后,我专门组织了所有帮扶教师进行了一次大家访活动‥‥‥

扶贫工作任重而道远。我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更加坚强,更加执着,为脱贫攻坚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为选择了坚守,就注定要为此奋斗,屹立不倒。

我的脱贫故事如何写篇5

我叫陈秧秧,是西秀区大西桥镇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务中心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2014年,按照到区、镇两级的安排,我有新的工作角色——精准扶贫包保干部,在千千万万名西秀区精准扶贫包保干部中,我是如此平凡和普通,而有幸参与这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工程,普通的我却发自内心的感到骄傲和自豪,这是一段我将铭记于心的青春记忆,也是一段我永远珍藏的奋斗岁月。我是2014年通过招考进入西秀区大西桥镇人民政府就职的,我参加工作多少年,我就参与了精准扶贫工作多少年,在这6年的精准扶贫工作中,我与我的贫困户拉家常、勤沟通、问需求、做方案、重帮扶、真落实,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而我也从才踏入社会的“小年轻”,懵懵懂懂、青涩内敛,慢慢向有条不紊、成熟干练蜕变。

初遇·接受挑战

根据镇级“一个部门联络一个村”的安排,我所在的部门联络的是中所村,回想起第一次踏进中所村村委办公楼的场景,可以用小心翼翼来形容,面对陌生的农村工作,眼前生疏的人和事,我显得无所适从。

“但人生不就是要不断接受挑战,不断进步么?!”我在心里给自己打气,在当天参与的村支两委会议上,我认真地听着领导们介绍村情及本村的贫困状况分析,并认认真真记录,生怕漏掉任何一个关键点。会上安排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发动广泛宣传,开始扶贫帮扶工作,并请中所村村干部带路,开展入户实地走访,了解一部分经济困难的家庭。自此,开启了我的精准扶贫之路。

在走访中,入户时我由最初的紧张到口齿不清,到工作状态渐入佳境,与群众交流顺畅,说得清道得明。在走访工作队的的共同帮助下,我们通过“五问五看”,了解被走访的家庭实际情况,一问收入、看家庭收入的稳定性,把农户的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补贴性收入调查清楚,详细记录;二问住房、看农户住房的安全稳固性,把住房面积、结构、安全情况全面掌握;三问财产、看贫富程度,有没有经营设施、经营实体、外购住房、经营车辆、参与他人经营实体等;四问家庭成员结构、看家庭负担,看赡养人口、读书人口,劳动力人口从业状况,基本查清家庭的支出结构及年均支出情况;五问生产生活条件、看基本生产生活状况,看农户的耕畜、耕地及地力状况,摸清种植、养殖规模、品种、水平、生活用车、家电设备和吃穿用情况。经过为期两周的走访和后期规范的贫困户识别程序,中所村1138户3771人中,有51户178人被识别为精准扶贫户。

谋划·精准施策

根据安排,我接手了五户精准扶贫户,他们中有因残致贫,缺劳动力的,有缺资金、缺技术,发展后劲不足的,针对他们的致贫原因,我开始着手制定个性化的帮扶方案,精准施策,精准帮扶。

蒋明祥户因残致贫,缺资金,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常生病住院。每次去走访,我都会耐心的介绍医疗帮扶政策、就医流程、报销比例等相关知识,让他打消看病付不起医药费的顾虑,接受规范化治疗;家中的老房已不能满足居住需求,依托政策,我给他争取了3.5万元的危房改造款;每年得知低保提标的消息后,我总会第一时间告知他;其子就业不稳定,我时常与他联系,咨询其就业动态,并将我筛选后的就业岗位推荐给他,在得知他想发展产业,通过协调,给他申请了免息小额信贷;其孙患有小儿多动症,每次去探望,我会给他买点小零食、小玩具,逗他开心。

杨小兵户和尚金凌户致贫原因有些相似,缺技术,发展后劲不足。他们从小就是孤儿,由旁系血亲抚养长大,通过和他们的交流中,我感觉到小小年纪的他们,骨子里流淌着一股不服输不认命的倔强,在一面为他们的人生境遇暗暗难过的同时,我开始谋划怎样帮助他们。通过组织参与技能培训,学知识,长本领,并择优推荐就业岗位,他们实现稳定就业;先后为杨小兵户和尚金凌户争取了农村危房改造资金,改善其居住条件;冬季给他们送去镇党委、政府的爱心米油、棉被;时常通过微信和他们交流谈心,鼓励他们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对脱贫的信心......一次微信聊天中,尚金凌向我发出邀请,让我过年去他家玩,他亲自下厨做“糖醋莲花白”给我吃,我当时的心情真如糖醋一般,又甜又酸。一通电话中,杨小兵焦急的向我求助,大西桥镇儿童预防接种的问题,我在咨询卫生院后迅速给他答复,他在电话那头真诚地连连说着谢谢。

石汝洪户身体残疾,年事已高,是村中的五保户,通过协调,给他申请了特困供养补助,每月有近1800元的稳定经济来源,实现不愁吃,不愁穿;担心老人一个人在家无人照顾,通过联系镇养老院,积极做好其侄子的思想工作,协调石汝洪老人晚年进入养老院,实现有人作伴,有人照顾,有人护理。

杨有勤户因残致贫,老伴去世了,在得知其家中大变故后,我为其户向镇政府民政办申请了临时救助,其子吴光明向我咨询户籍迁入的问题,我迅速反应,立马向镇派出所咨询相关流程后及时回复他;其儿媳不慎流产,后扭伤腰,我第一时间自掏腰包买了鸡蛋等一些生活物资去探望。在疫情防控最严格的时期,我上门走访,并为该户送去我仅有的5个口罩,农村危房改造、扶贫小额信贷发展产业、就业推荐、入股合作社分红......在精准扶贫帮扶的大环境下,我尽最大努力完成共性帮扶,也依据不同的贫困户,开展个性帮扶。

不悔·持续帮扶

在我担任精准扶贫包保干部以来,我还有一个角色:一位母亲。精准扶贫工作期间,身怀六甲的我,冬季依然奔走在脱贫攻坚的路上,雷打不动地持续做好精准扶贫的帮扶和走访工作,每走访一户,我的贫困户都关切的劝我:现在我们生活比以前好过很多了,感谢国家好政策,感谢党委政府的关心,我们家中的事多谢你挂念,近期你行动不便,要好好休息。从他们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了信任、真诚和感恩。听到他们这一番话,寒风凛冽的冬季,犹如升起一道暖阳。产假期间,我多次通过电话沟通,了解我包保贫困户的生产生活近况,并尽力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和个人,帮助他们解决困难;产假结束后,我又迅速回到脱贫攻坚岗位上,了解贫困户所需,解决贫困户所急。因为期间高强度的精准扶贫工作,时常凌晨12点依然在村里整理资料,连续加班不能回老家看望老人,陪伴孩子,在满是愧疚的情绪中,我调整状态,重新出发。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只有把精准扶贫工作做好了,划上句号,才算是给所有人一个交代。回想起精准扶贫走过的这几年,这块我奋斗的热土地上,我用青春书写无悔,用实绩换取民心,用历练成就蜕变,一个字:值!

感恩·砥砺前行

精准扶贫户感恩遇到国家好政策,通过各种渠道的持续帮扶,让他们真正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我感恩时代赋予我的使命,让我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接受磨砺,成长蜕变。见证着贫困户搬进宽敞明亮的新房子,看病治病有了充足的医疗救助,孩子上学有了“两免一补”、营养餐等教育资助,贫困户“输血变造血”,有了稳定的就业,发展产业有了起色,有些贫困户更是在精准扶贫帮扶期间,娶妻生子,家中添丁,家庭美满幸福。我想,这就是我们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意义。感受着自己在脱贫工作中慢慢地成长,从涉世未深的小年轻到可以和贫困户推心置腹唠家常的话痨,从工作一知半解到熟记各种扶贫知识,帮扶政策,一点点的积累,获得群众一次次的信任,这份难能可贵的工作经历,将激励着我不断奋进,砥砺前行。精准扶贫干部,这个平凡又光荣的岗位,让我完成了基层工作者的转变。回首心路历程,有过困惑,有过迷茫,但更多的却是收获和成长。

如今,脱贫攻坚战已进入收官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深知,乡村振兴的路还很长,还会遇到更多的荆棘和困难,需要我们矢志不渝的探索和实践,这,也是我们这一代人最庆幸的伟大事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管前路有多艰辛,只要群众需要我,只要群众能有更加美好的明天,我将不顾风雨,不负韶华,只争朝夕,守初心、担使命,继续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

我的脱贫故事如何写篇6

我叫彭小雨,今年33岁,遵义市播州区尚嵇镇人。曾经是威宁的一名人民教师,因为妻子在黔西工作,所以我通过公务员招考来到甘棠镇人民政府。到甘棠镇以后,我被派到三马村任驻村干部。

从老师到帮扶干部的转变,虽然开始时有些不适,但为了尽快进入角色,我加班加点的把村里关于扶贫政策方面的资料学完,并通过和村干部们交流,了解本村的基本情况和贫困户的情况,共同商议扶贫帮扶方案、方法,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坚决在脱贫路上不掉一户,不落一人。

尚永贵是我到村后的帮扶对象之一,这名30多岁的汉子的转变也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从村干部那里了解到,因为尚永贵嗜酒成性,既不挣钱养家,也不教育子女,他的妻子最终忍受不了,离开了这个本就贫困的家。妻子走后,尚永贵更加颓废,家里的孩子吃不饱穿不暖,一家人就靠着低保救助为生。2013年,通过评议后他家被纳入精准扶贫户。

还记得第一次来到尚永贵家,屋里乱七八糟,一股酒味扑鼻而来。多次走访后,尚永贵也还是那副无所谓的样子,无论你如何劝说,他都不为所动,看着他那5个还未成年的孩子,我也陷入了沉思。

事情的转机也是一次走访中发生的一件小事。那天,我和村干部来到尚永贵家,天气比较冷,走进他家屋里,闻到一股浓浓的煤烟味,而尚永贵喝醉了正在床上睡觉,几个孩子在屋里玩耍,后面经过查看发现是烟管损坏,煤烟直接排放在家中,我便来到街上买好烟管并给他送去安装好,同时给5个孩子送去御寒的棉衣,并对他进行了思想教育。

这一次,尚永贵和我交流了很多,答应以后会努力戒酒,好好发展生产,抚养自己的几个子女。有了这次的转变,为避免再生“变故”,我到他家的次数就更勤了。

考虑到尚永贵子女都还小需要照顾,无法外出务工,我便帮他家申请了基础母牛、商品猪及本地土鸡养殖项目,鼓励他将产业发展起来,还帮助他申请护林员的岗位,一年工资10000余元,让他既照顾了孩子又有了稳定的收入。

一次次的走访、一次次的帮扶,最终尚永贵也终于意识到生活不能如此颓废,在如此好的政策下,努力靠自己的双手好好抚养自己的5个子女才是自己最大的责任。

现在,尚永贵家中再也没有了横七竖八的酒瓶子,新房子装修好了、新圈舍修起来了、环境卫生也改善了,而他也没有了以往的颓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望。

在这几年的扶贫工作中,我也完全从教师的角色进入到了帮扶干部的角色,作为一名驻村干部,给予群众帮扶和鼓励,帮助他们摘掉“贫困户”的帽子,共赴小康生活正是我驻村工作的意义所在。

我的脱贫故事如何写篇7

我叫梅杰,是贵安新区税务局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马场镇新寨村是贵安新区税务局的对口帮扶村,2017年12月,我被任命为新寨村第一书记。

新寨村有新寨组、竹林山组、旧寨组三个自然村寨,全村共计361户,常住人口1628人。作为贵安新区17个贫困村之一,新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9户、433人。

找准“病根”才能“对症下药”。到新寨村开展帮扶工作后,我和驻村工作组进行了大量的走访调查。那时,新寨村道路崎岖不平,部分道路没有硬化且路面坑洼不平,一到雨天就污水泥浆横流,出行不便。

要致富,先修路。2017年至2019年,经我积极争取和对接协调,贵安新区税务局投入资金20余万元,逐年推进新寨村“连户路”工程建设,村民出行条件大为改善,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窘境。

受地理位置所限,新寨村长期存在用水难的问题。为此,我积极向单位和共同帮扶单位汇报情况,争取35万元资金,用于人饮工程改造,解决180余名村民的饮水难题。由于我长期忙碌在项目现场一线,负责道路建设和饮水工程改造建设的相关事宜,大家都叫我“项目经理”。

缺乏产业支撑是新寨村贫困的主要原因。2017年以来,我带领驻村工作组进行了多次考察和实践。最终,我们找到适合新寨村发展的路子:春季养鹅,秋种土豆,种养殖双管齐下。同时,我和驻村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讲愿景、谈未来、算收入、搞试点,顺利推进1000多亩高钙苹果种植。此外,新寨村和周边几个村子联合实施生态养牛项目,我带领驻村干部和村支两委成员积极宣传动员,多方联系推进立项,勘察选址,实地参观,争取资金,把村集体产业项目当成自己的事情干,精打细算投入,竭力发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和贫困户”模式的作用,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2019年底,新寨村脱贫摘帽,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出列。看到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我由衷地高兴。但我知道,新寨村产业帮扶的道路依然任重道远,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仍需不懈努力。

我的脱贫故事如何写篇8

我叫路峥学,55岁。退伍转业后一直在赫章县古基镇工作。

2018年,镇党委决定派几位老同志联系村,担任驻村脱贫攻坚小队队长。组织找我谈话时,我坚定地说:“坚决服从安排,站好最后一班岗,为古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就这样,我担任了古基镇水塘村脱贫攻坚小队队长。

水塘村,是一个十分偏远的山村,距县城约37公里,距镇政府12公里,平均海拔1520米……有村民486户2520人,贫困人口多。在深入了解村情后,我才发现让全村脱贫任务很艰巨。

在认真分析驻村队员的情况后,我发现他们有经验的年纪太大,年轻的又经验不足。部队的历练和农村工作经验告诉我,“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于是,我组织召开工作队会议,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扶贫先洗“脸”。分完工后,我首先聚焦于环境卫生。水塘村的环境卫生,是出了名的脏乱差。贫困户的卫生由帮扶人负责落实,公共区域和非贫困户的,由村组干部负责落实。作为队长,我主动帮扶了9户贫困户。由于我的带头示范,做到分工明细,大家积极性都很高,水塘村的环境卫生面貌焕然一新。

之后,我带领大家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扎实抓好脱贫攻坚工作。2017年以来,实施危房改造83户,其中贫困户14户,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4户93人,完成通组路建设15.55公里……全村教育资助做到应助尽助,合作医疗全面覆盖,全村贫困户档案资料全部完善……

我相信水塘村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我的脱贫故事如何写篇9

我叫梅培磊,是观山湖区百花湖镇卫生院公共卫生、健康扶贫工作的负责人。10年前,怀着对成为白衣天使的憧憬,我如愿成为了一名服务群众的基层医生。在这一路上,做“群众信赖、品德高尚”的好医生是我坚持的信念。

百花湖镇作为观山湖区脱贫攻坚主战场,健康扶贫任务十分艰巨。自2017年成为百花湖镇健康扶贫工作的负责人以来,每天除了要做好管理卫生院公共卫生的本职工作,还要进村逐户核对全镇近2000名贫困人口的患病情况、居民健康档案、签约服务、健康体检等信息。那时,“五加二”“白加黑”是我的工作模式,白天核实信息,晚上就把信息录入系统,周末也不例外。靠着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了因病致贫户个人档案1455份,核实患病人群236人,顺利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摸底工作。

情况摸清后,如何随时、更清楚掌握贫困村民的健康状况又成为摆在我面前的另一道难题。在了解到村民们的所想所需后,我们决定通过组建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实行包村、包户、包人制度,为贫困村民提供健康咨询、急诊急救、转诊、专家号等全方位服务,切实解决他们的就医难题。

另外,针对村民的体检、义诊活动也必不可缺。三年来,我主动与金阳医院联系,为村民争取到金阳医院专家参与义诊30多场次,还组织卫生院医护人员进村入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免费体检;规范落实贫困户“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信息交换、即时结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制度,大力宣传实施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医疗保障等政策,真正给村里的贫困户带去了实际的福利。

在这个过程中,我既是将,也是兵。这三年来,我勇于挑起这份责任,把精准扶贫工作纳入工作最重要位置,毅然走在医疗扶贫的最前线。通过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和卫生院门诊量、住院量的数据显示,我欣喜发现村民们的就医状况有了很大转变,大家从以前的害怕看病、看不起病到现在有病立马就医治疗,贫困村民的就医难题也大大得到了缓解。

欣喜之余,我也有不为人知的艰辛。早出晚归,无法照顾父母与孩子,有时连续好几天都见不到他们一面;身体不适也无暇顾及;父亲病重,在照顾好他的同时依然没落下工作......虽然对家人有很多愧疚,但是一想到能帮助更多人解决实际困难,我就觉得很欣慰。因为“做贫困群众健康守护者,脱贫攻坚的前线人”是我一直以来的扶贫情怀。我深知健康扶贫任重道远,接下来,我将继续坚持这份情怀,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医疗事业的忠诚。

我的脱贫故事如何写篇10

寒来暑往,弹指一挥间,驻村已经两年有余,从一个初入仕途的毛头小伙到将近而立之年的有志青年。当初领导找我谈话的画面还历历在目,“应上级部门要求,我局需要派年轻人去驻村,你要不要去试试”。我想反正在哪里也是工作,也就做好了准备,背上行囊,奔赴普安镇阳基村这片热土。

要致富不仅要先修路,还要有产业引领,真正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解决中老年人的就业问题。在与村支两委的协作下,率先在的刁大坝种植极地雪萝卜、稻田鱼养殖、枇杷种植。但工作开展并不是很顺利,在土地流转工作中,群众起先不是很支持,因为他们怕看不到切实的利益,土地流转不仅分文不得,还要自己去收拾烂摊子。在我和另一名同志用心用情地劝说下,群众才答应下来,好在萝卜收成大好,群众又领得务工费与土地流转费,一个个喜笑颜开,我悬着的心才落下来。

近年来,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大家对文化活动的追求也多样式,的刁大寨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变得迫在眉睫,在村支两委以及上级部门的帮助下,文化活动中心初步建成,篮球场缺少相关器材与场地规划,但由于后续资金紧张,一时间成了难题,我想到了自己的朋友是经营体育器材的,便打电话请他询问篮球架、兵乓球桌以及球场规划等方面事宜。得知是为村里建文化广场,且资金紧张后,他积极向总部询价,最终,在他的帮助下,篮球场规划顺利完成,现在,看到村民闲时与节日里能有个举办活动的地方,我觉得曾经的那些苦涩也就不值一提。

驻村期间,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的刁一组的一位老奶奶,已经八十岁左右,由于担心她年纪大,无人照看,她儿媳不得不放弃厂里的工作回家照顾她,但是其孙子又在外读大学,家庭经济压力相对较大。后来,我经过与镇里协调,为他的儿媳申报了村级护林员名额,缓解了她家经济困难状况,老人很是感动。今年阳基村举办“七月半”活动,老人的孙子便打电话邀请我去她家作客,第二天她儿媳来村里值班,还给我带来两个鸡蛋,那时候感觉心里暖暖的。

驻村两年来,从入村入组时群众冷漠的眼神到现在热情的招呼让我觉得莫大的欣慰,因为我不再是他们眼中的“石领导”,而是他们眼中点滴事情都能诉说的“石哥”。

驻村两年多来,最多的是对家人的亏欠,但是每次电话打来都是劝我如何努力工作,不要担心家里。在驻村的过程中因为有了他们的支持与鼓励,才有了今日前行的动力。很有幸能参与到脱贫攻坚战役中来,如今,看着群众的生活亮堂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有幸见证,亲身经历,不负此生,一切也都值得了。正所谓:神州掀起攻坚浪,席卷华夏贫困沙。有幸得为弄潮儿,喜看人间富贵花。

我的脱贫故事如何写篇11

我叫江代文,是道真自治县委统战部的一名普通干部,同时也是一名共产党员,2018年3月,组织派驻我到洛龙镇洛龙村担任同步小康驻村第一书记。

在近三年的驻村工作中,虽然充满艰辛和几许无奈,但通过认真走访群众,迅速熟悉了村情民意,努力向上争取帮扶项目和资金200余万元,帮助当地解决了人饮、产业路建设等一系列困难和问题,得到了洛龙镇党政领导和群众的认可时,就觉得一切努力和付出都值了。

何家坝村民组是我的包保点,群众饮水主要靠一条大堰,既不干净又无保障,为此,经过多方求援,争取资金,引来山泉水、维修了蓄水池,亲自监工、亲自管护,让老百姓吃上干净的自来水,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赞扬。现在,和城里人一样,过上了“龙头一开,清水自然来的生活。

在抓好全省500亩以上坝区之一洛龙坝区的产业发展上。通过多次召开群众会和耐心细致地做群众工作,有序流转了土地,实现了坝区土地800余亩土地达到100%流转,实现了种植辣椒500余亩、烤烟70亩、食用菌大棚136个,实现亩产值2万元的目标。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1月26日(大年初二)正值人们都沉浸在节日的氛围中,与家人团聚的幸福时刻,我放弃休息和与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光。一大早就回到所驻村,与工作人员一同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一个多月没能回一次家,就连大年十四也就是一桶方便面就对付了。对所包保的100余户农户的何家坝村民组真正实现了辖区“全覆盖、无盲区、零错误”、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担当。

“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干,心里装着群众,老百姓就会记得你。”这就是一个驻村扶贫干部的真情实感。

我的脱贫故事如何写篇12

我叫路峥学,55岁。退伍转业后一直在赫章县古基镇工作。

2018年,镇党委决定派几位老同志联系村,担任驻村脱贫攻坚小队队长。组织找我谈话时,我坚定地说:“坚决服从安排,站好最后一班岗,为古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就这样,我担任了古基镇水塘村脱贫攻坚小队队长。

水塘村,是一个十分偏远的山村,距县城约37公里,距镇政府12公里,平均海拔1520米……有村民486户2520人,贫困人口多。在深入了解村情后,我才发现让全村脱贫任务很艰巨。

在认真分析驻村队员的情况后,我发现他们有经验的年纪太大,年轻的又经验不足。部队的历练和农村工作经验告诉我,“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于是,我组织召开工作队会议,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扶贫先洗“脸”。分完工后,我首先聚焦于环境卫生。水塘村的环境卫生,是出了名的脏乱差。贫困户的卫生由帮扶人负责落实,公共区域和非贫困户的,由村组干部负责落实。作为队长,我主动帮扶了9户贫困户。由于我的带头示范,做到分工明细,大家积极性都很高,水塘村的环境卫生面貌焕然一新。

之后,我带领大家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扎实抓好脱贫攻坚工作。2017年以来,实施危房改造83户,其中贫困户14户,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4户93人,完成通组路建设15.55公里……全村教育资助做到应助尽助,合作医疗全面覆盖,全村贫困户档案资料全部完善……

我相信水塘村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我的脱贫故事如何写篇13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上的辉煌篇章。在扶贫工作中,全党动员,全民参与。身为国家工作人员的我,也不例外,加入了扶贫大军行列。在七、八年的扶贫工作中,我先后在猫洞乡补龙村和玉秀街道岩上村担任过帮扶书记。特别是在岩上村开展帮扶工作期间,遇到过很多人,也遇到过很多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都渐渐从我的记忆中淡去,唯有些许刻骨铭心的记忆,令我终身难忘。

一心为党着想的老党员徐开礼

徐开礼是我包保的一户建档户的户主,1943年生,曾担任过村委主任,是一位一心为公的好党员。在走访村民时,从与他一起共过事的老人口里得知,在他任村委主任期间,为了村集体的事业,他没少跟很多人黑过脸,其中有他的上级领导、有一起干事的同事,有村民,还有亲戚朋友。每每当我问及徐开礼老人关于这些事的时候,他说,为了村集体的事业,得罪这些人,他是值得的。

在每次的走访中,老人总给我说:“骆书记,你太忙了,这么大一个单位要你去管理,没有很特别的事,你就不要来走访了,我有事我会打电话给你的”。我说:“就是因为你从来不打我电话,也不知道你家过得怎么样,才时不时来看一下你呢!”每次这样说话的时候,徐开礼老人总是说:“我这人呀,既是个共产党员,又当过村干部,我是知道的,党不会忘记她领导下的每一个人的,党富有的时候,按规定该给你什么,党就会给你什么;如果党有困难的时候,你能帮什么忙就去帮,不能帮的时候你不要去给党增加麻烦。村委就那么几个人,每天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我不会去给他们增加麻烦的。”徐开礼老人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一心为党着想的老党员。

还记得有一次去他家走访,老人告诉我说,一天晚上,一个负责教育包保的老师去他家走访,他给那位老师说:“你的任务,就是负责把书教好,把党的下一代教育好,至于我家,党会管我的。白天你要上课,晚上你要来我家走访,你这么辛苦,我担当不起啊”。说得那位老师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怕别人不好走路的盲人陈彩培

陈彩培是个盲人,是我们单位一位主播包保的建档立卡户,1963年生。说他是盲人,但他心中总是充满阳光。这从他说话总是兴高采烈的样子可以看出来,从他说话总是高声大气的音声里听得出来。他身材矮小,总是一副很忙的样子,他是和几个老人一起住在村集中安置点里,每次遍访到他的住所,他要么在摸着洗衣,要么在摸着打扫卫生,要么在摸着拣菜……。总的来说没见他闲过。

那天我们又去遍访,到他家时他不在,住在他隔壁的一位老人指导着安置房右边坎上的一条小路,说他在那里。顺着老人指的方向,我们爬上坎,在小路边的一丛杂草里找到了他。烈日下,他拿着把镰刀,戴着一副破旧的手套,正在逐一清除小路边的杂草和各种说不出名字的刺条。我们好奇地问他割这些东西去有什么用,他笑呵呵地说:“我把这些刺刺割了,让大家好走路”。我们瞬间感动得无法言语,只仿佛他这矮小的身影,在我的心中,忽然高大了起来。

说到这里,我曾记得有则民间故事,从前有个盲人,他在晚上出行时也随身携带着灯笼,镇上的人很疑惑,于是就去问盲人:“你又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盲人回答说,虽然他看不见灯笼的亮光,但是别人可以看得见,这样别人就会看到自己脚下的路,也看得到他,就不会撞到他了。可以说,那个盲人是灯笼,一半是为了别人看得见路走,一半是为了自己不被别人撞着。而陈彩培老人,他做的事完全是为了别人,丝毫没有考虑自己。他顶着烈日割刺刺,就是为了让别人好走路。

退伍不褪色,把村办公室当成家的驻村干部张顺川

张顺川是岩上村的一名驻村干部,当过兵、扛过抢,当我在岩上村办公室遇到他的时候,给我的第一印象和感觉就是两个字“踏实”。后来发生的很多事,刚好验证了这两个字。

我认识他前,他不是搞脱贫攻坚工作,曾7年获过优秀士兵,9年受到个部队嘉奖。立过三等功,获表彰过“优秀党员”,获过“优秀思想骨干”称号……,这些我们都可以不提,单是在驻村工作中他那兢兢业业的作风,就让我不得不在心底由衷地赞叹他,提笔写他。

自从到岩上社区驻村后,因为他的工作刻苦,因为他和群众打成一片,也因为他为人处事很好,和大家很“合心”,全村老老小小,村支两委上上下下,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兵兄弟”。

2020年年初,张顺川刚到岩上村驻村不久,新冠疫情就肆虐而来。但张顺川并没有害怕,作为一名军人,他说,他决不能在疫情战场上退缩!那段时间,他每天忙着进进出出,到处协调物资、安排人员值守卡点、巡逻巡查,到处发放宣传资料。为了搞好疫情防控,他忘记了疫情的危险,忘记了家的存在。有一天,他正在急着摸清每家每户出入的基本情况,听到电话响起,他拿出来一看,是他妻子打来的,由于工作很忙,他接都没接,就把电话挂了,等到了晚上回家时,才知道孩子发高烧,当时急于送医院妻子才打他电话。

因为到岩里工作时间晚,张顺川对村情、对资料都不熟悉。为了更快地熟悉业务,把村脱贫攻坚资料做好,做扎实,他白天进村入户走访,调查、核实,晚上在办公室加班整理资料,累了就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睡一觉,醒来又接着干。

张顺川不光是一个工作勤奋的人,还是一个很热心的人。在他入户走访过程中,得知贫困户徐天春因为身体肢体残疾无法找到工作,每月就只能靠低保生活。他想,靠低保生活不是长久之计,必须给徐天春找一份合适他自己的工作,一方面让徐天春增加收,改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让徐天春找回生活的自信心。于是他一边鼓励徐天春要对生活充满信心,一边抽时间到附近四处打听,给徐天春到处找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寻找,最后他通过普定商会为徐天春找到了一份工作,每月工资一千五百元,解决了徐天春的就业问题。

当我问及张顺川对驻村工作的感想时,他说,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他一定会怀着一颗赤诚的心,让自己的青春倾洒在脱贫战场。


推荐访问:脱贫 如何写 故事 怎么写我的脱贫故事 我的脱贫故事作文怎么写 我的扶贫故事如何写 我的脱贫故事自述 关于我的脱贫故事 作文我的脱贫故事 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作文 我的扶贫故事我的脱贫故事 写一篇我的脱贫故事

热门排行

村委会带头攻坚克难敢于担当发言稿(通用17篇)

村委会带头攻坚克难敢于担当发言稿(通用17篇)村委会带头攻坚克难敢于担当篇1党的以来,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忠诚、干净、担...

省政协办公厅关于脱贫攻坚帮扶工作专项监督检查报告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重点任务专项监督工作部署安排和省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工作要求,10

2023年最新脱贫攻坚网络展观后感字(完整)

观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什么样的观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观后感优秀范文,希...

学习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重要讲话心得体会3篇

学习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重要讲话心得体会3篇学习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重要讲话心得体会篇1“坚

2023年脱贫攻坚工作会议上的领导讲话稿_脱贫攻坚会议领导发言材料优秀6篇

脱贫攻坚工作会议上的领导讲话稿_脱贫攻坚会议领导发言材料优秀同志们:县委、县政府召开这次县镇村三级干部参加的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中省市...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黄文秀先进事迹心得感想12篇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黄文秀先进事迹心得感想12篇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黄文秀先进事迹心得感想篇1她是云南丽江华

我的脱贫故事如何写13篇

我的脱贫故事如何写13篇我的脱贫故事如何写篇1“徐站长,明天我家杀猪,把攻坚队员们喊来吃杀猪饭哈。”

2023年脱贫攻坚普查工作表态发言稿800字(6篇)(精选文档)

2022脱贫攻坚普查工作表态发言稿800字(精选6篇)2022脱贫攻坚普查工作表态800字篇1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

脱贫标兵先进事迹简介15篇

脱贫标兵先进事迹简介15篇脱贫标兵先进事迹简介篇1学校师生的付出得到了回馈。2011年,华坪女高向社

脱贫感恩,奋进新起点10篇

脱贫感恩,奋进新起点10篇脱贫感恩,奋进新起点篇1通过领导干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确保全乡8个村,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