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程力文秘网 > 范文大全 > 谈话记录 >

纪检谈话方式分为几种12篇

| 来源:网友投稿

纪检谈话方式分为几种12篇纪检谈话方式分为几种  廉政谈话:一般分为提拔转岗谈话(任前廉政谈话)和有关廉洁从政工作的日常性谈话。提拔转岗谈话主要是与新提拔领导干部和单位之间、党政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纪检谈话方式分为几种12篇,供大家参考。

纪检谈话方式分为几种12篇

篇一:纪检谈话方式分为几种

  廉政谈话:一般分为提拔转岗谈话(任前廉政谈话)和有关廉洁从政工作的日常性谈话。提拔转岗谈话主要是与新提拔领导干部和单位之间、党政工作之间转岗的领导干部的廉洁谈话,主要内容是传达上级党风廉政精神、通报警示案例、告诫走上新岗位的领导干部要勤政廉政、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职责。日常性谈话指平常工作性质的廉洁谈话,即根据年度计划安排,单位主要负责人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与分管部门负责人或关键岗位人员,每个年度进行一次以上的提醒式谈话。

  谈话诫勉:指按照《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对问责决定机关作出的诫勉问责决定,以谈话方式对当事人进行诫勉,给予严肃批评和警示教育,帮助改正错误,明确努力方向。

  诫勉谈话:是党组织发现领导干部在政治思想、履行职责、工作作风、道德品质、廉政勤政等方面的苗头性问题,与该领导干部进行谈话的一项措施。诫勉谈话并不是违纪问题线索受理后的一个工作程序,而是处理一些举报材料的一种方法,也是对干部履行监督和保护职责的一项措施。

  提醒谈话:指收到信访举报、执纪执法部门移送材料或者在平时工作中发现不涉及违纪或者违纪情节轻微的问题,与被反映人进行谈话,给予提醒教育,帮助提高思想认识,改正缺点和不足。

  约谈:指下级单位对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推进不力,或者领导班子多人出现违纪违法或者发生区域性、系统性违纪违法案件等严重问题的,与该下级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谈话,给予批评教育,被谈话人主动检讨责任,提出整改措施(摘自省纪委办公厅《关于规范报送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情况有关数据的通知》)。

  谈话函询:是对反映本级管理领导干部问题线索的一种纪律审查方式。对有线索反映,但性质不严重、情节轻微的一般性问题;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笼统、不具体的问题,采取发函由被反映人作出情况说明。

  组织调查谈话:根据党内法规规定,由违纪嫌疑人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配合组织调查,讲清有关问题,即“双规”谈话。

  谈话方式分为个别谈话和集体谈话两种。根据有关规定和工作需要,采用集体与个别、定期与不定期谈话相结合的方式。谈话函询、提醒谈话、谈话诫勉、组织调查谈话一般是个别谈话。而廉政谈话、约谈、诫勉谈话则是个别谈话、集体谈话均有。谈话函询方式有四种:党组织或纪检机关发函请谈话对象作说明;分管领导或部门负责人与谈话对象谈话;党组织或纪检机关负责人与谈话对象谈话;上级党组织或纪检机关委托下级党组织或纪检机关与谈话对象谈话。掌握理解了谈话种类及运用,才能有的放矢开展好谈话工作。

  在对谈话种类及运用方式明确的基础上,利用召开综合监督单位纪检工作联席会议时机以会代训,对综合监督单位纪检干部集中培训,主要内容为谈话种类的运用、谈话技巧、谈话注意事项等。通过培训,提高纪检干部开展谈话工作的水平,增强日常监督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篇二:纪检谈话方式分为几种

  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谈心谈话

  谈话人:___同志,今天请你来谈话,主要是落实公司系统关于深入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谈话工作要求,开展重点谈工作,目的是教育提醒干部员工树立廉洁自律意识,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拓宽党组织和党员、群众沟通的桥梁,畅通党员、群众向党组织反映问题的渠道;

  鼓励干部员工放下思想包袱、主动向组织说清问题、反映情况。本次谈话工作中,如能及时、主动向组织报告自己违规违纪问题的,可视情况从轻、减轻处理。未向组织如实报告的问题,被各级纪检监察机构发现后,从重、加重处理。明白了吗?

  谈话对象:我明白,出现问题我会及时向组织汇报。谈话人:你对遵纪守法、履行好一岗双责、管控好廉洁风险有什么建议和要求?谈话对象:1.我们要加强学习,提高贯彻执行一岗双责的能力,提高在各种诱惑和风险面前的免疫力、抵制力和处置力,为一岗双责的贯彻执行提供强大的思想基础。2.加强自律、自省、自警、自励,及时纠正各种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形成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氛围。3.加强廉洁风险排查,排查岗位存在廉政风险点,针对权力运行中的风险和监督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主动预防,超前防范,可以有效实现监督关口的前移。谈话人:结合政治巡察、安全巡查发现问题,你了解到的其他业务领域

  还存在什么风险?是否有剖析风险产生的原因,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谈话对象:1、在开展财务管理、工程管理、市场拓展、物资管理、综合

  业务管理、安全管控等工作中存在审核把关不严、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收受贿赂等风险。2、产上以上风险的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对自身认识不清、对当下环境认识不清、为一私利而己滥用职权。3、我认为防范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j认识新形势反腐败斗争的形势②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③增强自身拒腐防变的能力。

  谈话人:你负责的工程项目是否有存在违规分包、非法转包、以包代管、验收过程中收受红包、履职不到位的情况。项目是否存在多结工程款?结合当前形势、所在岗位、业务领域,分析身边存在哪些廉洁风险以及做好廉洁风险管控的思考和措施。

  谈话对象:我负责的项目暂时没有发现在违规分包、非法转包等违规违法现象。工程管理职务可能存在的风险有1、利用管理职位的权力对外来施工单位人员吃拿卡要;

  2、利用职位之便,对外来施工单位多计取工程量损害公司利益为自己谋取私利;

  3、多领取工程物资,谋取私利。防范措施:1、前期预防防线。主要从思想道德、制度建设层面做好防范;

  2、中期监控防线。主要是对各岗位行政行为、制度落实、权力运行过程进行动态监控,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3、后期处置防线。对有明显风险表现的个人进行及时纠错和提醒。畅通投诉渠道,对有举报、反映不按照规定落实风险防范措施的,采取谈话提

  醒、诫勉纠错、责任追究等手段,帮助和督促干部及时纠正工作中的失误和偏差。

  谈话人:结合性格特点、八小时外的爱好及日常表现,针对作风庸懒散奢、黄赌毒、酗酒斗殴、酒驾醉驾等问题,谈谈廉洁自律情况。

  谈话对象:庸懒散奢、黄赌毒、酗酒斗殴、酒驾醉驾等是个人自律程度低下的表现在,我们应该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过好名位关、利益关、金钱关;

  在工作领域中肯下苦功,坚决抵制社会的不良风气。谈话人:你在工作生活中是否存在困难或诉求,需要组织帮助?谈话对象:没有。谈话人:你在遵纪守法与廉洁自律方面,有没有需要向组织说明的情况呢?谈话对象:没有。谈话人:我们一定要警钟常鸣,自警自醒,切实增强拒腐防变的意识。做好廉洁自律,切实履行好职责。谈话人:你是否有其他人违规违纪问题或相关诉求需向组织反映?谈话对象:没有。谈话人:你是否曾发生过诬告陷害他人的情况?谈话对象:没有。谈话人:《南方电网公司关于进一步激励各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贯彻中办文件精神,明确提出了坚决查处诬告陷害、造谣中伤、散布谣言、恶意炒作行为,对给被举报人告成严重后果或不良影响的,严

  肃依纪依法追究责任的要求。广大党员群众要通过正常渠道正确行使检举权和控告权,鼓励实名举报,依规依纪依法保障民主监督的权利。不得诬告陷害他人。

  谈话人:还有其他补充吗?谈话对象:没有。谈话人:_____同志,重要岗位人员是企业的支柱,涉及人、财、物等方方面面的管理,有权也有责。今天是组织找你谈话,一是对党员领导干部及关键岗位人员进行一次专题的廉洁教育、提醒;二是收集意见建议,帮助协调解决困难和诉求,化解矛盾。三是为存在违规违纪问题的人员提供政策出路。对于今天所谈的内容,你要是有记得不准确的内容或者有新的情况,随时可以找我们作补充说明。今天的谈话就到这里,请你仔细阅读谈话记录,若有与你表述意思不一致的请做修改;若无异议,请签名确认。(以下内容空白)(说明:经谈话双方审阅无误后由谈话对象每页签名确认。)市委近日出台《关于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实践运用暂行规定》。《暂行规定》明确,约谈是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实践运用的重要方式,应贯穿于工作始终,党委(党组)和纪委(纪检组)按照管理权限和程序,应当经常性开展预防提醒谈话,做到凡进必谈、凡提必谈、凡调必谈、在岗常谈、有事提醒,把预防提醒教育挺在前面,体现咬耳扯袖的常态化,提高党员干部抵御腐败侵蚀能力。

  约谈以四种形式进行《暂行规定》明确,约谈主要采取预防提醒谈话、询问示警约谈、纠错诫勉约谈、问责处分约谈四种形式进行,做到常态化、规范化、精准化。预防提醒谈话主要针对党员干部增强纪律规矩意识、廉洁自律意识,增强遵纪守法自觉、廉洁从政自觉、履行一岗双责自觉,提高抵御腐败侵蚀能力为目的的组织谈话;询问示警约谈为针对有反映问题线索,需要全部或者部分找党员干部本人进行核实,或者发现党员干部有明显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需要督促其主动向组织澄清或者说明问题的组织约谈;纠错诫勉约谈为针对存在轻微违纪违规现象和问题,给予适当组织处理的党员干部,开展以纠错诫勉为目的的组织约谈;问责处分约谈为针对因履职不到位等原因,给予问责处理的党员干部,或者存在违纪问题,给予纪律处分的党员干部,开展以帮助其正确对待处理,深刻反思错误,切实吸取教训为目的的组织约谈。落实监督执纪坚持以下原则《暂行规定》指出,落实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应当坚持以下原则。一是抓早抓小,防治未病,对党组织和党员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注重及时发现,动辄则咎。二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实行惩戒与教育相结合,做到层层设防、级级阻挡,避免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现象。三是实事求是、精准运用,对党组织和党员违反党纪的行为,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党章、其他党内法规为准绳,区别不同情况,恰当予以处理。

  四是执纪必严,违纪必究,持续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暂行规定》要求,各级各部门在约谈过程中既要严明纪律,又要注意

  保密,按照一人一套约谈方案、一份约谈提纲、一份问题清单、一份签字背书承诺和一人一档的要求,分别组织实施约谈并建立约谈工作档案。

  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入践行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强化员工廉洁纪律意识,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进一步构建良好政治生态,促进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近日,高要供电局开展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谈心谈话工作。

  该局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谈心谈话工作分全面谈、重点谈和精准谈三阶段。全面谈是以基层党支部为单位,对照《__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__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各项要求,结合本党支部突出的廉洁风险,编制、修订《廉洁告知书》,向支部全体党员及非党员员工进行谈话、告知。重点谈是按层级对部门负责人、党员、关键岗位人员和有作风庸懒散奢等苗头倾向、违反局加强作风建设相关措施、职工有反映、在重点岗位工作且评价较低的非党员;纪委书记对____年、____年违反单位有关规定受到问责的人员提级进行重点谈。精准谈是按照上级纪委针对公司系统近期查处的典型案例进行举一反三全面排查后认定的员工进行,体现抓早抓小、从问题源头抓起,早发现、早提醒、早处置,防止小问题变成大错误,引导党员相信组织、依靠组织,主动纠正和解决问题。

  通过全面谈,提高了全体员工对廉洁风险、防控措施和组织对待存量问题查处政策的认识;通过重点谈教育提醒谈话对象防范岗位廉洁风险,牢守纪律底线;了解谈话对象的困难、诉求以及反映的问题,拓宽了党组织

  和党员、群众沟通的桥梁、渠道,发挥了教育提醒、抓早抓小、收集意见建议和发现问题的作用;通过精准谈,明确了组织的政策及要求,给予存在存量问题的人员出路,有效化解部分存量风险。截止目前,已完成全面谈431人、重点谈248人和精准谈17人。

  

篇三:纪检谈话方式分为几种

  做好谈话工作是落实好

  约谈:指下级单位对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推进不力,或者领导班子多人出现违纪违法或者发生区域性、系统性违纪违法案件等严重问题的,与该下级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谈话,给予批评教育,被谈话人主动检讨责任,提出整改措施(摘自省纪委办公厅《关于规范报送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情况有关数据的通知》)。

  谈话函询:是对反映本级管理领导干部问题线索的一种纪律审查方式。对有线索反映,但性质不严重、情节轻微的一般性问题;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笼统、不具体的问题,采取发函由被反映人作出情况说明。

  组织调查谈话:根据党内法规规定,由违纪嫌疑人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配合组织调查,讲清有关问题,即“双规”谈话。

  谈话方式分为个别谈话和集体谈话两种。根据有关规定和工作需要,采用集体与个别、定期与不定期谈话相结合的方式。谈话函询、提醒谈话、谈话诫勉、组织调查谈话一般是个别谈话。而廉政谈话、约谈、诫勉谈话则是个别谈话、集体谈话均有。谈话函询方式有四种:党组织或纪检机关发函请谈话对象作说明;分管领导或部门负责人与谈话对象谈话;党组织或纪检机关负责人与谈话对象谈话;上级党组织或纪检机关委托下级党组织或纪检机关与谈话对象谈话。掌握理解了谈话种类及运用,才能有的放矢开展好谈话工作。

  在对谈话种类及运用方式明确的基础上,利用召开综合监督单位纪检工作联席会议时机以会代训,对综合监督单位纪检干部集中培训,主要内容为谈话种类的运用、谈话技巧、谈话注意事项等。通过培训,提高纪检干部开展谈话工作的水平,增强日常监督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2022年3月23日;

  

篇四:纪检谈话方式分为几种

  办案人员在查办这类案件时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必须要认真细致扎扎实实地搞好外围调查取证工作充分掌握涉案人员的物证书证人证和言证等有效的语气材料对违法人员进行审查时除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党纪法规及典型案例教育化解其对抗心理外还可以对其问题适时而不破的进行提示使其意识到组织已掌握其违纪违法的事实突破其心理防线一旦打开缺口应闪电式的扩大战果不给其喘息的机会

  浅谈纪检监察办案谈话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很荣幸,今天有这个机会和大家坐在一起共同学习、探讨我们**系统纪检监察办案工作谈话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座的有很多是我们**系统纪检监察战线的老同志,是办案的专家,今天让我来讲这个问题,我自己感觉有点班门弄斧。既然领导要求我来讲讲,课程表上也作了安排,我也只好硬着头皮来讲了,不叫讲课,只能算是和大家一起学习、共同探讨、切磋,最多也就是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在坐的同志批评指正。同时也衷心希望大家对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实践再做更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一、充分认识谈话在纪检监察案件检查中的重要作用案件检查是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它是严肃党纪的中心环节,在纪律检查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是党同腐败分子最直接、最激烈的较量,是反腐败斗争的主要突破口,也是衡量反腐败斗争是否深入、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志。(一)谈话是案件检查的重要工作形式和基本方法之一。我们纪检监察办案目前还主要靠一张嘴、一张纸、一枝笔,谈话是主要的调查手段。从一定意义上讲,案件检查离不开谈话。因此来说,提高谈话水平,正确地处理关于谈话中出现的问题,对做

  好案件检查工作,顺利完成案件检查任务,提高案件检查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谈话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到案件的时效和质量。在我们日常办案过程中,一次有准备的、高效的谈话,可以使很多问题在谈话中得到解决,从而提高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这就需要谈话人与被谈话人在谈话时做到:谈话中要用词准确、运用政策法规严谨、方法策略得当、态度严肃端正,从而达到让谈话对象实事求是地说明情况的目的。

  (三)做好谈话工作也是纪检监察办案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谈话技能和技巧的高低,运用的是否得当,是衡量案件检查人员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在谈话中的用词、语气、态度要符合我们的身份,要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还要服务于我们的工作目标。

  大家都听说过中纪委的刘丽英同志办案的故事。在普通的中国老百姓眼中,刘丽英同志无疑是具有传奇、神秘色彩的一位高级女纪检监察干部,曾经成功地指挥和领导查处过一大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大案要案。刘丽英同志就非常重视谈话工作。据和刘丽英同志一起办过案的同志讲,每当一个案子到了关键时刻,她一般都会亲自与涉案人员谈话,而这种谈话是极具技巧性的。谈话中她从不靠提高嗓门儿、瞪大眼睛来增加自己胜算的把握。局外人听起来象谈天一样轻松。但在双方看来是白刃战、是短兵相接、是一种殊死较量。她靠的是知己知彼及一种修养和充盈了正气的

  底蕴。一坐在涉案人面前,没有寒喧,直奔主题,让对方没有思考的机会,加上她那极富个性的音调所散发出的穿透力,纵使你定力再好,也难免不露出破绽。这是某篇报道刘丽英同志的文章中对她的描写,从侧面反映了刘丽英同志非常重视谈话这一环节。

  二、对“谈话”这一概念的理解案件检查中的谈话主要指与案件关系人的谈话。大体包括下列几种人员:证人、知情人、检举揭发人和被调查人。今天我们主要探讨的是与被调查人的谈话。(一)“谈话”是一个中性词。我们纪检监察办案中使用的“谈话”是一个中性词,而不是司法中使用的“讯问”。在《现代汉语词典》上对“谈话”一词是这样解释的:“谈话是两个人或许多人在一起说话。”在我们纪检监察办案中“谈话”这个中性词,其含义是什么呢?(二)人格、地位是平等的。我个人理解:谈话人和被谈话人无论是人格或者社会、政治地位都是平等的。在我们**系统纪检监察办案中所涉及到的谈话对象,他们绝大部分还是在职的**系统干部和领导,在案件还没有完全调查清楚和进行处理之前,尤其是在初核阶段时,他们的**干部、职工的身份仍然没有改变。(三)只能用“询问”的方式。纪检监察办案“谈话”是平等的谈话,在我们调查人员找被调查人了解核实情况时只能是询问,而不是谈话人对被谈话人的一种居高临下的“审问”。因

  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通过谈话了解事情的真相其难度相比司法部门来讲会更大,这就更需要我们在谈话时讲究方式方法,练好基本功。

  三、要充分做好谈话前的准备工作一般来讲,我们纪检监察办案都是先从外围调查,先易后难,逐步扩大线索,并不急于找被调查人谈话,(当然也有特殊情况,一开始就找当事人的)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一般情况下的做法。在找被调查人谈话前,办案人员要做哪些工作呢?(一)要做到“两个吃透”一是对举报信反映的问题要吃透。有的举报信很简单,就反映一个问题;有的举报材料内容很多,所提供的线索零乱,这就需要调查人员首先要对举报材料进行认真地梳理、分析和研究,弄清楚举报信所反映的问题哪些是违纪的?哪些是违法的?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线索是具体的可查的?哪些是笼统的没有实质内容的?哪些问题简单便于核实?哪些情况复杂不易调查等等,要将这些问题逐条排列出来。二是对举报材料所透露的信息要吃透。通过举报材料中所透露的信息对举报人要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如果通过我们的判断,能确定举报人并能找到举报人,将对我们突破案件非常有帮助。曾有这样一个案例:前几年,中纪委和高检连续收到九封举报信和一个举报电话,反映中纪委的一名处级干部受贿问题。中纪委领导明确指示,一定要将问题调查清楚。调查人员首先对举报信

  和举报电话所透露的信息进行了分析:九封举报信经过鉴定比照是一人所写,信是从广东蛇口发的,而信纸是湖南长沙的,打电话的是一位女的,而这位干部老家正好是湖南长沙的。从举报的内容来看,此人对这位干部家中的情况非常了解。从举报信和举报电话透露出的这些信息分析:写信人可能是这位干部的熟人,也可能是他老家的亲属,此人现在可能在广东工作。于是调查人员在找这位同志谈话时,先从他的家庭情况和其亲属的情况谈起。经过了解,果然不出所料,原来这位干部和他的嫂子因家庭财产闹了矛盾,现在他嫂子在广东打工,此信就是他嫂子所写,因此很快就将问题查清了。

  (二)要做到“两个掌握”一是要掌握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掌握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要做到“四个了如指掌”。1、对谈话对象的个人情况要了如指掌。包括籍贯、民族、年龄、经历、职业、担任过什么职务,受过什么奖励和处分,有过什么功绩等。2、对谈话对象的性格特点要了如指掌。是外向型的还是内向型的?脾气性格是什么样的等?3、对谈话对象的家庭和其周围的情况要了如指掌。如家庭成员、朋友、同事,和谁关系密切,和谁关系紧张,有无靠山、背景、群众评价如何等。4、对谈话对象所涉及的案情要了如指掌。有哪些问题已经

  掌握了确凿证据,哪些问题还需要向他本人进一步核实,先问哪些问题,后问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是重点,哪些是次要的等,谈话人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二是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法律知识和党纪条规等。我们**系统纪检监察办案被调查对象都是**系统的领导干部,其案情往往要涉及到**行政管理的一些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办案人员必须首先要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必要时要向有关专业人士进行咨询。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术语,谈话时就易于拉近彼此的距离,减少相互沟通的障碍。相反,如果我们在谈话中出现过于外行的言行,就可能会引起被谈话人的轻视,对方可能会认为你不懂专业而小瞧你,甚至故意说一些假话而糊弄你。从而给我们的谈话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总之,在找被调查人谈话之前,办案人员要尽可能多的掌握情况,全方位地了解相关的信息。俗话说:“功夫在诗外”。谈话能否成功,案情能否突破,不仅仅取决于谈话技巧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谈话人所掌握的信息多少。毛主席曾说过: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

  掌握的信息越多对办案的帮助越大,成功率也就越高。而信息的掌握就要靠我们办案人员辛勤地、大量地、详细地准备工作。并将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整理,结合案情的具体情况,

  加以充分的利用。曾有这样一个案例:中纪委在调查厦门的一个案子时,有一个关键的证人,是一位新加坡人,曾给被调查人送过钱。必须从他身上突破。第一次找他,他一口回绝,态度非常不好,当问到他送钱的事时,他一口否认:没有的事,我们新加坡人不象你们国家搞这种事。第一次谈话无功而返,后来办案人员,经过全面、深入地了解,掌握了这位新加坡人基本情况,他的老板是香港人,他在厦门这家香港分公司里兼总经理,年薪400万港币,他在厦门除担任香港这家公司的经理外,还经营着自己的房地产项目。同时还了解到,他在厦门包了一个“二奶”,最近他夫人也从新加坡来厦门了。掌握了这些信息后,第二次找他谈话时,调查人员主动出击,警告他:你在厦门有个情妇,我们可以告诉你的夫人也可以不告诉。你身为香港分公司的经理却还经营着自己的房地产项目,我们可以告诉你的老板,也可以不告诉,关键是看你是否配合我们的工作。这一下他傻眼了,态度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不但将自己行贿的情况全说了,还一直和办案人员套近乎,办案人员离开后,还给打电话,嘱咐千万别将你们掌握的情况告诉他的夫人和老板。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就是战斗力,你掌握的信息越多,你的办案能力和工作能力就越强。

  说到掌握信息的重要性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师傅带有两个徒弟,一天,他让这两个徒弟共同去完成一项任务,并明确由二徒弟负责此事。大徒弟不服,问师傅:“我是大徒弟,我来

  的时间比他早,资历比他老,为什么这事让他负责而不让我负责?”师傅并没有解释,而是要求他们两个:“你们两个现在就去市场上给我了解一下土豆多少钱一斤?”两个徒弟都跑到市场上调查去了。一会儿,大徒弟回来了报告师傅:“今天市场上的土豆五角钱一斤。”师傅听了没说什么只是点点头。又过了一会儿,二徒弟也回来了报告说:“师傅,今天市场上共有六个卖土豆的摊位,大概共有七千多斤,好的土豆五角钱一斤,卖的很好。次一点的卖四角五一斤,但行情不好,几乎无人问津。”听了二徒弟的报告,师傅对大徒弟说:“你现在明白了吗?这就是我为什么让他负责而不让你负责的原因。”

  四、掌握一般的谈话规律、方法和原则以及注意事项。“兵无常法,山无常形,水无常势”。有的纪检监察干部总结出一些谈话技巧和方法,这些可以借鉴、参考,但不能死搬照用。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头脑的人,由于每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思想修养、学识水平、脾气性格等不同,因此在和他们谈话时所采取的方法、策略也不能完全想同,同一种谈话方法和技巧在这个人身上灵验,在另一个人身上就可能行不通。但是,并不是说我们纪检监察办案谈话就没有规律所循,它和做任何事情一样,同样存在着需要我们遵循的一般规律和原则。这就需要我们办案人员要学会和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都是一般,都具有一般的本质或属性。所以我们纪检监察办

  案人员首先要研究和掌握一般性的谈话规律、方法和原则以及注意事项。这里我们从被调查人的心理特点谈起。

  (一)被调查人的供述障碍和供述动机1、被调查人的供述障碍。所谓供述障碍,是指阻碍被调查人做出真实和完全供述的内心因素。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和起作用,被调查人就产生了种种不同形式的拒不供述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显而易见,在调查谈话过程中,被调查人头脑中的供述障碍,正是顺利完成谈话任务、获得谈话成功的主要心理障碍,能否突破这种心理障碍,常常是谈话成败的关键。因此,调查人员全力探寻被调查人头脑中存在着怎样的供述障碍,并找准其相关因素,从而设法打破其供述障碍,使其产生供述动机并形成供述决意,乃是谈话成功的焦点。案件检查实践向我们提示,在导致被调查人拒不供述的众多因素中,比较多见的主要有:(1)畏惧心理。被调查人唯恐供述了自己的全部违法违纪事实将使自己受到党纪政纪的惩处,特别是认为供述的错误越多、越严重,受到的惩处越严厉,因而,或者拒不供述,或者避重就轻。这是被调查人较普遍存在的基本的供述障碍。(2)侥幸心理。许多被调查人都怀疑和低估纪检监察机关的办案能力,自以为做案手段高明、隐蔽、他人不知,别人不晓,办案人员未必能查清他们的违纪行为和取得足够的证据,怀着侥幸心理,企图蒙混过关。因而,除非证据摆在面前,总不愿主动供述。属于“不见棺材不掉泪”型。

  (3)哥们义气。有的被调查人唯恐由于自己的供述涉及到其他同案人或关系人,或怕遭受到打击报复、或者出于“友情”、“义气”、“私情”等情感方面的考虑,有的则是严守攻守同盟等。

  (4)对立情绪。有的被调查人对纪检监察案件检查不理解,对办案人员抱有成见,思想上反感,态度上生硬,拒不供述。有的则是在与纪检监察机关或个别案件检查人员接触过程中产生或形成了对立情绪,以至产生对抗心理,也会成为重要的供述障碍。

  (5)破罐破摔。有的心理素质较差的被调查人,不能正确对待自己所犯错误,尤其是严重违法违纪的被调查人,自己感觉错误性质严重,自认为供述之后,必遭严厉惩处,因而横下一条心,顽固地拒供。

  (6)不懂法规。有的被调查人不了解有关的规定精神,《案件检查条例》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被调查人拒不承认而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他们误认为“只要自己不承认,就定不了案”,因而形成了供述障碍等等。

  2、被调查人的供述动机。应当看到,虽然大多数被调查人在谈话过程中都存在这样那样、程度不同的供述障碍,但同时也并非全然没有供述动机。这里所说的供述动机,是指可能支配被调查人如实供述违法违纪事实的内心起因,当这种内心起因即供述动机产生、存在和起作用时,被调查人才可能进一步形成供述决意,从而如实地供

  述自己的错误事实,只要供述动机克服了供述障碍的严重束缚,在被调查人头脑中占据主导地位并成为支配力量时,供述决意才能形成,如实而彻底地供述行为才能出现。

  由此可见,研究供述动机产生、存在和起作用的客观规律,成功地启发、培植、调动和利用被调查人的供述动机,并进一步推动发展成为供述决意,就成为谈话着力点。因而,供述动机和供述决意的研究,也就成为谈话技巧的关键问题之一。供述动机的产生、存在和起作用是有一定规律的,通常与下列因素有关:

  (1)争取从轻处理的愿望。在案件检查实践中,根本不指望获得从轻处理的被调查人虽然不是没有,但总是很少见的,绝大多数被调查人都渴望获得从轻处理,即使犯有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严重错误的被调查人,也常常抱有一线希望(就连胡长清临执行死刑时,还交给警察一封信,并一再要求警察一定送到江主席手中,说我会书法,能给国家赚取外汇,请中央留自己一条性命)。如果确信如实供述能够得到从轻处理,许多被调查人都会为争取从轻处理而如实进行供述的。

  (2)悔过自责的觉悟。有的被调查人在纪检监察机关对自己立案调查后,在周围环境和舆论的重压下,有山穷水尽、走投无路之感,确实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悔过自责的觉悟,真实的悔过自责感有可能促使他们如实、彻底供述自己的全部违法违纪事实。

  (3)自知已无法隐瞒。这种心理常常表现在窝案、串案和

  违纪问题不太严重的涉案人员,他们意识到涉案人多嘴杂,自己不讲,他人可能会讲,倒不如自己主动讲,争取从宽处理。还有的被调查人在开始谈话中拒不供述,多系抱有侥幸心理,以为自己的违法违纪行为尚可隐瞒下去,而一旦发现自己的错误确已败露,无法继续隐瞒,也就不得不如实供述了。

  (4)对感化的回报。被调查人体验到组织对自己的感召,从而受到感化时,常常会以如实供述的行动作为回报。有时甚至仅仅由于调查人员几句尊重、理解被调查人或正视其错误的话语,也可能促使他们消除对立情绪而决心供述自己的全部违法违纪事实。

  (5)以求解脱的愿望。被调查人在拒不供述的情况下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经历着难熬的心理紧张,迫切希望得到心理解脱,再加上办案人员不失时机的耐心地启发、开导,于是,在激烈痛苦的思想斗争的煎熬中,被调查人就可能会产生彻底供述以求解脱的愿望。而彻底供述自己的违法违纪事实不失为一种寻求解脱的途径,因此也可能促使其形成供述动机。

  3、怎样启发供述动机和消除供述障碍供述动机和供述障碍是谈话中被调查人心理活动的一对基本矛盾。抓住这一基本矛盾,施以必要的心理影响,促使矛盾向供述的方面转化,正是案件检查谈话的主要基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抓住和解决供述动机与供述障碍的矛盾,是谈话的一个关键。调查人员在对被调查人施加种种心理影响时,必须充分注意

  他们的心理特点,其中包括他们的年龄特点、性别特点、个性特点、职业特点、职务特点、文化专业特点,同时还要特别重视他们在特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的心理状态特点。另外,违纪性质不同和错误严重程度不同的被调查人,在谈话中往往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例如,自知错误极其严重的被调查人和只犯有一般较轻错误的被调查人,在供述障碍和供述动机方面,显然会有不同。违纪动机和违纪原因不同的被调查人在谈话中往往表现出不同特点,因而也会表现出不同的供述障碍和供述动机。在共同违纪的数个被调查人中,由于各自在违纪过程中不同地位以及同案人之间相互关系不同,在谈话过程中也表现出不同的供述障碍和供述动机。我们调查人员就要象看病的大夫一样,对被调查人员要号准脉搏,是什么样的病开出什么样的药方,做到区别对待,对症“下药”。

  尽管被调查人有各不相同的心理特点,对他们施加心理影响的方式方法应当有所差异,但是,也不是不存在某些规律性。例如,在被调查人拒不供述或坚持做假供述的僵持情况下,调查人员不得不进行所谓“攻坚战”时,攻坚的最基本的共同有效的方法决不是采取逼供、诱供和骗供等非法谈话手段,而只能是一靠证据,二靠逻辑。

  首先,证据的力量是显而易见的,事实胜于雄辩,证据事实可以有力地揭穿被调查人的谎言,使其感到违纪事实难以掩盖,因而理屈词穷,不再无理狡辩,不得不如实承认错误事实。只要

  证据确实充分,被调查人的任何辩解都是徒劳的。更何况有明文规定,即使当事人不承认,纪检监察机关照样也可以依据确凿的证据认定其违法违纪行为。特别是对那些阅历丰富、职务较高、头脑精明、防御极严,甚至有几套反调查本领的人,更要注意用证据说话,把握好问话的分寸,决不能有急躁情绪,更不能声色俱厉,否则,不但不能凑效,反而会造成攻不破,放不下的局面,将给我们的调查工作带来很大的被动。

  其次,在强调证据的决定性作用时,也不应低估逻辑的力量。从被调查人的陈述和虚假供述中找出自相矛盾之点,或对与已掌握的证据显然矛盾的事实予以揭穿;或以富于说服力的逻辑推理指出其假供述与事实不符,在此种情况下,常可显示出逻辑的“攻坚”威力。

  同时还应注意,被调查人在谈话过程中的心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总是随着各种因素的作用而不断地变化着,供述障碍与供述动机之间的矛盾斗争也在错综复杂地发展和变化,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条件下总会处于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状态。调查人员必须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及其变化,并有针对性地施加影响,因势利导,扶持其供述动机,克服和消除其供述障碍,促使被调查人进行如实供述。

  五、谈话中几种常见的发问方式总结我们的办案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种发问方式:(1)“侦察式”发问。在与被调查人初次接触或初次涉及

  新的重大违纪问题时,借以了解被调查人究竟知道哪些事情,陈述内容是否真实。

  (2)“命题式”发问。在被调查人交待了些枝节问题,并且愿意进一步检查错误时,可采用此种方式,指定某一主要问题或主要情节,让其尽情地陈述,若其陈述不着边际,可给予必要的提示,若其陈述前后矛盾或含糊不清,可让其复述和解释。

  (3)“迂回式”发问。在案情比较复杂,被调查人防御心理较强时,可采用此种方式,提出一些与主要错误事实表面无明显联系,实则有内在联系的问题,使被调查人在摸不清案件检查人员意图的情况下作出如实回答,从而堵死其推卸责任的退路。

  (4)“直接式”发问。在被调查人员极力回避主要问题,而案件检查人员又掌握了一定证据时,可采用此种方式,针对被调查人的要害问题进行诘问,使其没有回旋余地,不得不正面回答问题。

  (5)“跳跃式”发问。在案件检查人员已经掌握了大量证据,而被调查人也已经作好了应付检查的准备时,可采用此种方式,对被调查人早有防备的问题避而不问,跳过其防线,或交叉发问打乱其防御计划,然后突然插到问题的中心,使其措手不及,促其交待问题。

  六、做好谈话工作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认真拟写询问提纲。如果对其询问次数过多过频或同一问题反复询问,容易引起被调查人的反感,使询问工作受阻。在

  询问中如果思路不清,边想边问,也会影响询问的效果。这就要求调查人员在询问前详细地列出需要了解的主要问题,哪些问题先问,哪些问题后问,拟好提纲,做好充分地谈话准备,从而使询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2、把握好谈话时机。时机把握得好,调查人员就会处于主动地位,通过发问、交谈、适当列举部分证据等形式,促使被调查人如实陈述。时机把握得不好,容易使被调查人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会拒绝谈话。在被调查人员急于找调查组表白自己,或被调查人组织起的攻守同盟已被打开缺口,调查人员掌握了一定证据时,都是询问被调查人的好时机。

  3、选派合适人选担任主谈。最好由调查组中职务较高、年龄较大、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担任主谈,以使其产生敬畏感、信任感。

  4、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具备良好的个人品质和人格魅力会为一次圆满的谈话奠定良好的基础。办案人员庄重的仪表、严肃的态度、文明的语言及对对方人格的尊重,这些光明磊落、实事求是形象的树立,能使办案人员在违纪人心目中既有威慑力,又有亲和力,能赢得他们的敬畏和信赖。谈话中要尊重被调查人的陈述,注意倾听被调查人的说明和解释,给被调查人一种公正无私、认真负责的形象。谈话态度应诚恳、谈话用词应婉转、准确、简练,既有严肃的批评教育,又有合情合理地启发疏导。

  5、注意分析判断。在被调查人进行陈述时,应注意对其观

  察分析,核对其陈述内容各部分是否相符;分析其陈述内容与其他证据有无矛盾;注意其表情动作的细微变化;判断其心理活动,采取适当对策。在被调查人回忆不起相隔已久的事情时,可给予其帮助以恢复记忆,但不能提供具体的案件情节,不能出现暗示,以防止出现被调查人为表现态度好而顺着说的现象,影响证据的真实性。在被调查人采取对立态度时,案件检查人员应以柔克刚,一方面对其态度提出批评,一方面利用其陈述中的矛盾,以及陈述内容与其他证据的矛盾,对其施加思想压力,使其不能自圆其说,从而放弃幻想,讲出实情。在被调查人编造谎言时,不要急于打断和制止,被调查人看到办案人员听得认真,便会极力从更多方面来论证自己所讲的虚假情况是真实的。俗话说:“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虚假情况讲的越多,暴露的矛盾也就会越多,这时办案人员就可以抓住漏洞,揭穿其谎言,使其不能继续说谎。有些被调查人自以为手段高明,防守严密,违纪行为不会被人所知,因而谈话时表现出满不在乎的神态,这时调查人员可采取施加压力的方法,如出示有力证据或连续发问,造成被调查人的心理紧张,使其受到震动而改变态度。

  6、选择好突破口,控制好询问节奏。提问必须做到简明扼要,层层深入,使询问调查工作顺利进行。从实践中来看,常选择的突破口,一是明显暴露出来的违法事实;二是两人以上共同参与或多人知晓的某一情节或事实。办案人员可以通过对这些事实、情节的一步步详细询问,并辅之以恰当地使用其他证据,从

  中扩展线索,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逐步查明整个案件的客观事实。同时,办案人员在询问工作中,要集中精力、排除干扰,抛开“自我”,保持良好的心态,把握住自己的情绪。要以必胜的信念,通过细致充分的准备,认真实施事前拟定的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把问题问清楚。办案人员要牢牢地掌握询问的主动权,力戒急躁、畏难情绪;同时要注意掌握好询问节奏,当对方如实陈述时,不要轻易打断;当对方明显东拉西扯时,要及时纠偏引导;当案情有重大突破或有意外收获时,不要喜形于色,随意表态,应让其讲完后,再对不清楚的问题补充询问。总之,办案人员要通过正确、策略的询问,体现出威严,给当事人一定的精神压力,使其感到不可能与组织和法律法规较量,而不是与办案者个人较量,从而达到使其积极配合调查、主动承认违法违纪事实的目的。

  7、要掌握和适时调整询问的策略。询问时要坚持一事一问,不要刚问东、又说西,一定要先把一件事问到底,趁热打铁,一气呵成,然后再问其他的事。当遇到谈话对象是一定层次的负责人时,更要注意针对他们有职有权、阅历丰富的特点,注意谈话气氛,把握问话的分寸,问得尽量宽一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不可急躁,更不可声色俱厉。当被询问人态度蛮横、狡辩、不予配合时,不可急于求成,可适时调整询问策略,扭转话题,实行迂回侧攻。在询问中要及时捕捉被询问人的心理变化,做到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色,要眼中有人,心中有事,针对当

  事人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适时改变谈话的语气、语调,控制好节奏,并相应调整谈话策略,或是用法律政策教育,或是用典型案例启发,或是出示有关证据敲山震虎,最后达到询问目的。

  8、要善于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完成询问调查任务。实际上,询问调查的过程也是一个党纪、法规宣传教育的过程,通过在不同的询问调查阶段的党纪法规的宣传,使当事人知法懂法,主动配合案件调查,接受询问。但实施这一办法要注意:一是把握好时机,可以根据询问工作的需要,选择在询问的开始、期间甚至结束的适当时间进行;二是要有的放矢,不脱离当事人本身的实际,尽力唤起对方的觉悟和良知,启发其知错改过,如实陈述,以便搞清事实,使案件尽快了结;三是要注意分寸,不能言过其实,违背原则或者脱离案件实际轻易表态,否则将留下后患;四是在涉及与本案直接相关的党纪、法规和政策规定时,一般不直接谈违法或合法,而是让当事人自己去判断,尽量不暴露调查人员对其行为的评判,以免造成被询问人的紧张情绪和反感情绪,不讲真话或拒绝回答问题。

  9、如实做好谈话记录。在与被调查人谈话时,应认真做好谈话记录,将其所述内容固定下来,经被调查人认可签字或盖章后作为证据使用。

  七、谈话中应遵循的几项主要原则。1、坚持取证合法,严禁诱供、指供的原则。在与被调查人谈话时,办案人员一定要两人以上,首先要表明身份,讲清政策。

  要明确执纪办案的目的是为了教育挽救人,因此对犯错误的同志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热情地帮助、善意地批评、真诚地关爱,使其感到组织的温暖,从而如实供述。严禁先入为主,有错推定,严禁诱供、指供、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手段收集证据。

  2、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去研究。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精辟论述,运用到纪检监察谈话中并以此为准则,就形成了实事求是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办案人员要按照辨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查明案件真实情况,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对违法违纪事实不扩大、不缩小,要坚持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客观公正,使案件检查的结果完全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3、坚持重证据、不轻信口供的原则。办案人员通过调查询问所取得的言词证据是定案的重要证据,但并不是唯一证据。因为人的语言表达总是有不确定性,并带有个人的主观成分。因此通过谈话所获得内容,还需要作进一步地核实,使其与其他证据材料相互衔接、相互关联、相互印证,这样才能做为有效的证据使用。

  总之,谈话是我们纪检监察办案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能否做好谈话工作,并通过谈话成功地突破案情,是对我们办案人员综

  合素质、工作能力和办案水平的考验。我们从事纪检监察办案工作的同志都应该很好地学习,刻苦钻研,不断地总结提高。谢谢大家。

  谈话时间

  谈话人

  谈话对象政治面貌工作单位现在住址

  纪检监察谈话记录

  党员

  谈话地点

  记录人

  性别男

  文化程度

  出生年月

  职务

  第1次谈话民族汉

  谈话内容:问:。答:。

  

篇五:纪检谈话方式分为几种

  纪检监察案件谈话的方法和技巧

  纪检监察案件中涉及的谈话有很多种,包括与证人的谈话、与举报人的谈话、与被调查人的谈话等,我们这里主要介绍的是与被调查人的谈话。

  被调查人接受审查调查时的心理状态及应对原则

  被调查人在接受审查调查时,由于他们的文化素质、职业、职务、阅历、脾气性格及所涉及问题的大小不一样,所表现出的心态都不一样。认真研究、准确掌握调查对象的心理活动,区分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谈话,对突破案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积极配合主动承认型

  这是一种争取从宽处理的心理。这种心理常表现在问题不太严重的被调查人,难以隐瞒或没有必要隐瞒,争取主动可能对个人免于处理或减轻处理。另一方

  面,他们知道知情人多,自己不讲,别人也会讲,调查人员从其他方面也可能查出来,倒不如自己主动讲清争取从轻处理。办案人员在查办这类案件时,一般应速战速决,鼓励当事人对组织的信任和配合,从轻或减轻处理。

  2、负隅顽抗坚持抵抗型

  这种心理往往表现在作案人员少,自以为手段高明、隐蔽、他人不知,或者是受人恩惠、代人受过不肯讲;自以为后台硬趾高气扬不想讲;案发前立有攻守同盟不能讲;由于领导压力或他人威胁不敢讲等。除此之处,涉案人员性格刚直、脾气倔强也容易表现出这种情绪,这种心理多表现在受审时的初期阶段。

  调查开始就遇到这种情况,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必须要认真细致、扎扎实实地做好外围调查取证工作,充分掌握有关的物证、书证、人证等有效的证据材料。调查人员与这些人谈话时除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党纪法规及典型案例教育外,要采取出其不意的方法适时使用证据对他进行心里攻击,使对方紧张起来,一旦打开缺口应连续扩大战果,不给其喘息的机会。对个别自以为后台硬谁也不

  能把我怎么样,趾高气扬目无组织的人,应及时采取组织措施,压制他的气焰。绝不能让邪气占据上风。

  3、作贼心虚心神不定型

  作贼者都心虚,心虚必然造成心理恐慌,其表现为外强内虚故作镇静。查办这类案件首先要造成一种严肃的办案气氛,给其施加压力造成紧张,促使其加剧心理恐慌,放弃掩饰,并抓住其交待问题时不能自圆其说的谎话,穷追不舍,使其自己知道说假话已授人以柄,迫使其讲真话,也可在适当时机抛出我们已掌握的情况和证据,让其放弃幻想,如实交待。

  4、避重就轻心存侥幸型

  这也是一种消极抵抗的普遍心理,涉案人因违纪违法问题暴露后,在其交待问题时总是大谈自己的功劳、政绩,谈自己的实质性问题时则避重就轻,一到关键问题就闭口不谈企图绕过去。与这类涉案人员谈话时要加大力度,抑制其侥幸心理,对于经教育拒不交待的,可利用已掌握的证据采取出其不意或点而不破的

  方法进行心里攻击,摧毁其侥幸心理防线,促使其全面交待问题。

  干预被调查人情绪的方法

  1、消除对立情绪解除谈话障碍

  对立情绪,在被调查人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着,是影响被调查人供述的主要障碍。被调查人对政策不理解、对案件调查不理解或由于调查人员方法不正确等都会加重被调查人的这种对立情绪。消除对立情绪,要认真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把被调查人当作同志看待。基层案件的调查人员与被调查人员一般都相互了解或相互认识,可以认真地讲清形势,交待厉害关系,消除对立态势。

  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对立情绪”实际不是互相的对立,而是被调查人单方所感觉到的“对立”,对调查人来说只是工作的对象,仍然还是同志或朋友,调查人和被检查人之间不存在个人恩怨,不是个人之间的对立关系,只是被调查人对问题的“对立情绪”。

  2、减缓心里压力

  在谈话中,被调查人有时由于惧怕惩处,或者是由于谈话的气氛、环境异常等因素,造成其心理压力过大,表现得过于紧张和惊恐。在这种状态下,被调查人或矢口否认或既不拒绝问话,又不进行回答。出现这些情况时,调查人员要缓和谈话的气氛和谈话的语调,放慢谈话的速度,暂避开实质性问题,转变一个话题,可放下笔谈一个别的话题,使双方实现心理上的接触。从而使被调查人对调查人员产生信任感,此时,调查人员要抓住时机使谈话取得进展。

  3、出其不意促其紧张心态

  在谈话中常常有这种现象,被调查人侥幸心理严重,自以为防守严密,早已编造好供词,表现出轻松自信,甚至态度傲慢。对此,调查人员可在被调查人狂妄自信、缺乏防备的情况下,骤然地提出一个与以前谈话毫无联系,而被调查人又意想不到的问题,或者突然出示一份具有一定份量的证据。这种出乎被调查人意料之外的举动会很快造成被调查人的紧张,狂妄自信的气焰和侥幸的心理必然要有所收敛和转变,会

  造成一时茫然无措,自然乱了阵脚不知所答。这时调查人员应抓住时机,进一步指出其错误的严重性和恶劣态度的不良后果,促使调查对象转变态度交代问题。

  4、加快谈话速度

  对于那些阅历丰富、能言善辩或爱自作聪明的被调查人,可以采取加快谈话速度的方法紧迫不舍地提问,以打乱他的阵脚。这种方法的实质在于:一方面调查人员利用自己的主动地位,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利用事先准备好的一连串问题,将被调查人编好的供词压下去,不让他把谎言讲出来,避免因此造成谈话僵局。另一方面,在快速提出问题的情况下,被调查人被迫接受了这种速度,就会无暇周密考虑和拖延回答,再也来不及去编造谎言。加快问话速度的频率也是"促成紧张心态"的方法之一。

  5、控制谈话速度

  在某种情况下,被调查人企图用加快速度蒙混过关,用笼统的供述,跳过某些核心问题或主要情节,而达到掩盖错误或包庇同案人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调

  查人员不要被动地顺应被调查人供述的速度,而是要及时打断被调查人笼而统之的答话,深追细问,控制谈话的速度。责令被调查人的回答不得偏离问话的实质内容,要求正面回答问题,迫使被调查人对关键细节详细供述。

  6、多人同时谈话

  为造成一种紧张气氛和泰山压顶的之势,有时采取同时找相关人员进行各种有侧重的多人谈话,营造一种不可抗拒的查案环境,这种环境会给被调查人较大的心理压力,让其感到来势不小,不知所措,只有配合调查才是唯一的明智的选择。被调查人在慌乱中也可能采取一些过激的应对办法,反而露出马脚。对群体谈话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统一指挥。行动要一致,要注意观察谈话后被调查人对形势的反应,再研究下一步的措施。

  

篇六:纪检谈话方式分为几种

  www.365gongwen.com100W+党政办公文档任你用,量多、面广、新鲜。

  浅谈纪检监察工作的七种谈话方式

  纪检监察工作是解决人的思想观念问题的工作,是要把人的固有思维观念进行校对,你知道有哪些关于它的谈话方式?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浅谈纪检监察工作的七种谈话方式。

  “谈话”是在纪检监察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工作方式。在执纪监督审查调查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开展工作,以确保监督执纪审查调查最终取得扎实的成效,将纪在法前、纪严于法、执纪必严的纪检监察工作要求落到实处。结合工作实践和学习,针对常见的7种“谈话”方式,应当根据不同的谈话要求,把握每一种谈话的重点。

  第一种“谈话”是信访举报中的谈话,可以简称为“信访举报谈话”。这种谈话是纪检监察信访部门工作人员在接待登记来访群众时,如实记录群众反映问题的一种工作方式,属于了解情况谈话。谈话人为两个以上信访部门工作人员,谈话对象为举报人或来访群众,其目的是为了弄清问题,谈话场所一般为接待场所,若反映问题特别重大重要时,可在专门的谈话场所进行,并全程录音录像。该谈话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检举、控告,一种是申诉。使用信访举报谈话要注意,一是检举、控告谈话,除了要如实详细记录举报、控告人或来访群众的身份信息、联系方式、住址等基本情况外,重点要注意问清楚并如实记录被检举、控告人身份信息等基本情况、主要错误事实、证据、问题发生的时间、地点,向其他机关举报、控告后受理机关、时间、上访次数和处理情况,以及检举、控告人对原处理的意见和此次来访的

  www.365gongwen.com100W+党政办公文档任你用,量多、面广、新鲜。

  要求。二是申诉谈话,除了要按要求如实详细记录申诉人或来访群众的身份信息、联系方式、住址等情况外,重点要注意问清楚申诉人的身份信息等基本情况、错误性质、主要错误事实、处分决定和上级批复意见;曾向哪些机关提出过申诉、次数、时间,受理机关处理意见;以及此次来访申诉的理由与要求。三是谈话应以笔录形式做好记录,谈话结束后要由谈话对象对谈话内容进行看阅属实无误后,签字按手印予以确认。四是谈话笔录应作为线索依据或附件,按照线索处置程序一并交由案件管理和执纪审查调查部门处置。

  第二种“谈话”是约谈函询中的谈话,可简称为“线索处置谈话”。这种谈话是执纪审查调查部门采取谈话函询方式处置线索最常用的一种工作方式,组织或单位向相关当事人了解情况最常用的工作方式,属于了解事实谈话。这种谈话也分为两种情况最的一种正式谈话方式,一种是纪检监察机关工作人员直接与相关人员进行谈话,可简称为直接谈话;一种是委托被谈话人所在党组织(单位)相关领导或负责人进行谈话,可简称为委托谈话。直接谈话的谈话人必须是两人以上的纪检监察部门工作人员,被谈话人是本级纪检监察机关监管对象或监管单位党员干部或工作人员;委托谈话的谈话人必须是被谈话人所在党组织(单位或单位纪检部门)两名以上领导或负责人,被谈话人是本级党组织成员、党员或本单位人员,谈话的目的都是要将线索问题的事实经过及被谈话人在整个过程中的所说、所做等情况了解清楚,谈话场所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使用这种线索处置谈话要注意,一是要根据被谈话人的工作岗位与职务确定谈话人,谈话人一般是比被谈话人职务或岗位高一级的领导或负责人;二是谈话

  www.365gongwen.com100W+党政办公文档任你用,量多、面广、新鲜。

  前要做好预判,制定安全防范预案,防止安全事故或意外事故发生;三是谈话前要告知被谈话人不如实说明情况应承担的责任;四是委托谈话要按时限和要求开展完成,谈话结束后要按要求及时将谈话笔录和相关材料报送委托单位。

  第三种“谈话”是初步核实中的谈话,可简称为“初核谈话”。这种谈话是执纪审查调查部门在对线索问题采取初步核实方式处置过程中,使用最为广泛和有效的方式之一。谈话人必须为纪检监察机关工作人员,谈话对象为线索问题所涉及的各种人员,谈话场所为纪检监察机关办公场所或专门谈话场所,重要重大问题应全程录音录像,其目的是通过谈话了解还原事实真相,查清在整个过程中所涉及人员的所说、所做等情况。使用初核谈话应注意,一是谈话前和谈话后应与被谈话人所在纪检监察机关或部门人员履行人员交接手续;二是重点是要发现所涉及人员在整个过程中是否有违纪、违法、犯罪行为;三是把握好谈话的时间,单次谈话不能超过规定的12个小时;四是要谈话人要注意谈话的方式方法,谈话人不能出现威胁、欺骗、辱骂、体罚或变相体罚等行为和语言,要确保谈话内容真实合法有效。

  第四种“谈话”是第一种形态谈话提醒、诫勉谈话等组织处理形式中的谈话,可简称为“第一种形态谈话”。这种谈话是纪检监察机关对监管对象、管理公共事务单位对其工作人员,在事实已经清楚,问题轻微、不需要追究党纪政务责任时作出的纪律或政务处理方式之一,也是“红脸出汗”最常用的方式之一。谈话人的确定与第二种“线索处置谈话”谈话人的确定方式和要求相同,一般是比被谈话人职务或岗位高一级的领导或负责人,目的通过提醒或批评教育等方式修正其思想认识、错误倾向或不良

  www.365gongwen.com100W+党政办公文档任你用,量多、面广、新鲜。

  现象。使用第一种形态要注意,一是要对谈话对象的轻微违纪违规问题进行提醒、批评教育或责令整改;二是对可能带来或引发的不良后果进行说明;三是要使被谈话人清楚认识到问题产生的根源,明确整改方向,牢记纪律红线不可触碰的廉政工作要求;四是通过谈话使被谈话人形成严以律己、克己奉公的工作作风,树立依法依规履行职责、扎扎实实干好本职工作的思想认识。

  第五种“谈话”是立案审查和调查(职务违法)中的谈话,可简称为“审查谈话”。这种谈话是纪检监察机关对党员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事实进行全面、细致调查的最有效方式,要求违纪党员干部要如实向组织陈述自己违纪、违法的整个过程和全部违纪事实。谈话人是两名以上的纪检机关执纪审查部门工作人员,被谈话人为违纪、违法党员干部或相关证人,谈话地点一般应在专门的谈话场所,问题重大严重的要全程录音录像,谈话前和谈话结束要与被谈话人所在单位纪机关人员履行交接手续。使用审查谈话要注意,一是谈话前要做好预判,制定安全预案和安全防范工作;二是谈话前和谈话后做好被谈话人的交接工作,确保被谈话人来回的安全;三是谈话重点是要查清违纪党员干部的全部违纪事实,了解和掌握被谈话人对自己违纪事实的认识和态度;四是把握好单次谈话时限,不能以连续谈话的形式,变相拘禁被谈话人。

  

篇七:纪检谈话方式分为几种

  浅谈纪检监察办案谈话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很荣幸,今天有这个机会和大家坐在一起共同学习、探讨我们**系统纪检监察办案工作谈话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座的有很多是我们**系统纪检监察战线的老同志,是办案的专家,今天让我来讲这个问题,我自己感觉有点班门弄斧。既然领导要求我来讲讲,课程表上也作了安排,我也只好硬着头皮来讲了,不叫讲课,只能算是和大家一起学习、共同探讨、切磋,最多也就是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在坐的同志批评指正。同时也衷心希望大家对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实践再做更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一、充分认识谈话在纪检监察案件检查中的重要作用案件检查是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它是严肃党纪的中心环节,在纪律检查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是党同腐败分子最直接、最激烈的较量,是反腐败斗争的主要突破口,也是衡量反腐败斗争是否深入、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志.(一)谈话是案件检查的重要工作形式和基本方法之一。我们纪检监察办案目前还主要靠一张嘴、一张纸、一枝笔,谈话是主要的调查手段。从一定意义上讲,案件检查离不开谈话。因此来说,提高谈话水平,正确地处理关于谈话中出现的问题,对做

  好案件检查工作,顺利完成案件检查任务,提高案件检查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谈话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到案件的时效和质量。在我们日常办案过程中,一次有准备的、高效的谈话,可以使很多问题在谈话中得到解决,从而提高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这就需要谈话人与被谈话人在谈话时做到:谈话中要用词准确、运用政策法规严谨、方法策略得当、态度严肃端正,从而达到让谈话对象实事求是地说明情况的目的。

  (三)做好谈话工作也是纪检监察办案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谈话技能和技巧的高低,运用的是否得当,是衡量案件检查人员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在谈话中的用词、语气、态度要符合我们的身份,要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还要服务于我们的工作目标。

  大家都听说过中纪委的刘丽英同志办案的故事。在普通的中国老百姓眼中,刘丽英同志无疑是具有传奇、神秘色彩的一位高级女纪检监察干部,曾经成功地指挥和领导查处过一大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大案要案.刘丽英同志就非常重视谈话工作。据和刘丽英同志一起办过案的同志讲,每当一个案子到了关键时刻,她一般都会亲自与涉案人员谈话,而这种谈话是极具技巧性的.谈话中她从不靠提高嗓门儿、瞪大眼睛来增加自己胜算的把握。局外人听起来象谈天一样轻松。但在双方看来是白刃战、是短兵相接、是一种殊死较量。她靠的是知己知彼及一种修养和充盈了正气的

  底蕴。一坐在涉案人面前,没有寒喧,直奔主题,让对方没有思考的机会,加上她那极富个性的音调所散发出的穿透力,纵使你定力再好,也难免不露出破绽。这是某篇报道刘丽英同志的文章中对她的描写,从侧面反映了刘丽英同志非常重视谈话这一环节。

  二、对“谈话”这一概念的理解案件检查中的谈话主要指与案件关系人的谈话.大体包括下列几种人员:证人、知情人、检举揭发人和被调查人.今天我们主要探讨的是与被调查人的谈话.(一)“谈话”是一个中性词。我们纪检监察办案中使用的“谈话”是一个中性词,而不是司法中使用的“讯问".在《现代汉语词典》上对“谈话”一词是这样解释的:“谈话是两个人或许多人在一起说话。"在我们纪检监察办案中“谈话”这个中性词,其含义是什么呢?(二)人格、地位是平等的。我个人理解:谈话人和被谈话人无论是人格或者社会、政治地位都是平等的。在我们**系统纪检监察办案中所涉及到的谈话对象,他们绝大部分还是在职的**系统干部和领导,在案件还没有完全调查清楚和进行处理之前,尤其是在初核阶段时,他们的**干部、职工的身份仍然没有改变。(三)只能用“询问”的方式。纪检监察办案“谈话”是平等的谈话,在我们调查人员找被调查人了解核实情况时只能是

  询问,而不是谈话人对被谈话人的一种居高临下的“审问”。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通过谈话了解事情的真相其难度相比司法部门来讲会更大,这就更需要我们在谈话时讲究方式方法,练好基本功.

  三、要充分做好谈话前的准备工作一般来讲,我们纪检监察办案都是先从外围调查,先易后难,逐步扩大线索,并不急于找被调查人谈话,(当然也有特殊情况,一开始就找当事人的)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一般情况下的做法。在找被调查人谈话前,办案人员要做哪些工作呢?(一)要做到“两个吃透”一是对举报信反映的问题要吃透。有的举报信很简单,就反映一个问题;有的举报材料内容很多,所提供的线索零乱,这就需要调查人员首先要对举报材料进行认真地梳理、分析和研究,弄清楚举报信所反映的问题哪些是违纪的?哪些是违法的?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线索是具体的可查的?哪些是笼统的没有实质内容的?哪些问题简单便于核实?哪些情况复杂不易调查等等,要将这些问题逐条排列出来.二是对举报材料所透露的信息要吃透。通过举报材料中所透露的信息对举报人要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如果通过我们的判断,能确定举报人并能找到举报人,将对我们突破案件非常有帮助.曾有这样一个案例:前几年,中纪委和高检连续收到九封举报信和一个举报电话,反映中纪委的一名处级干部受贿问题.中纪委

  领导明确指示,一定要将问题调查清楚。调查人员首先对举报信和举报电话所透露的信息进行了分析:九封举报信经过鉴定比照是一人所写,信是从广东蛇口发的,而信纸是湖南长沙的,打电话的是一位女的,而这位干部老家正好是湖南长沙的.从举报的内容来看,此人对这位干部家中的情况非常了解。从举报信和举报电话透露出的这些信息分析:写信人可能是这位干部的熟人,也可能是他老家的亲属,此人现在可能在广东工作。于是调查人员在找这位同志谈话时,先从他的家庭情况和其亲属的情况谈起。经过了解,果然不出所料,原来这位干部和他的嫂子因家庭财产闹了矛盾,现在他嫂子在广东打工,此信就是他嫂子所写,因此很快就将问题查清了。

  (二)要做到“两个掌握”一是要掌握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掌握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要做到“四个了如指掌”。1、对谈话对象的个人情况要了如指掌。包括籍贯、民族、年龄、经历、职业、担任过什么职务,受过什么奖励和处分,有过什么功绩等。2、对谈话对象的性格特点要了如指掌。是外向型的还是内向型的?脾气性格是什么样的等?3、对谈话对象的家庭和其周围的情况要了如指掌。如家庭成员、朋友、同事,和谁关系密切,和谁关系紧张,有无靠山、背景、群众评价如何等.

  4、对谈话对象所涉及的案情要了如指掌.有哪些问题已经掌握了确凿证据,哪些问题还需要向他本人进一步核实,先问哪些问题,后问哪些问题,哪些问题是重点,哪些是次要的等,谈话人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二是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法律知识和党纪条规等。我们**系统纪检监察办案被调查对象都是**系统的领导干部,其案情往往要涉及到**行政管理的一些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办案人员必须首先要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必要时要向有关专业人士进行咨询.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术语,谈话时就易于拉近彼此的距离,减少相互沟通的障碍。相反,如果我们在谈话中出现过于外行的言行,就可能会引起被谈话人的轻视,对方可能会认为你不懂专业而小瞧你,甚至故意说一些假话而糊弄你。从而给我们的谈话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总之,在找被调查人谈话之前,办案人员要尽可能多的掌握情况,全方位地了解相关的信息。俗话说:“功夫在诗外”。谈话能否成功,案情能否突破,不仅仅取决于谈话技巧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谈话人所掌握的信息多少.毛主席曾说过: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

  掌握的信息越多对办案的帮助越大,成功率也就越高。而信息的掌握就要靠我们办案人员辛勤地、大量地、详细地准备工作.

  并将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整理,结合案情的具体情况,加以充分的利用.曾有这样一个案例:中纪委在调查厦门的一个案子时,有一个关键的证人,是一位新加坡人,曾给被调查人送过钱.必须从他身上突破。第一次找他,他一口回绝,态度非常不好,当问到他送钱的事时,他一口否认:没有的事,我们新加坡人不象你们国家搞这种事。第一次谈话无功而返,后来办案人员,经过全面、深入地了解,掌握了这位新加坡人基本情况,他的老板是香港人,他在厦门这家香港分公司里兼总经理,年薪400万港币,他在厦门除担任香港这家公司的经理外,还经营着自己的房地产项目。同时还了解到,他在厦门包了一个“二奶",最近他夫人也从新加坡来厦门了。掌握了这些信息后,第二次找他谈话时,调查人员主动出击,警告他:你在厦门有个情妇,我们可以告诉你的夫人也可以不告诉.你身为香港分公司的经理却还经营着自己的房地产项目,我们可以告诉你的老板,也可以不告诉,关键是看你是否配合我们的工作。这一下他傻眼了,态度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不但将自己行贿的情况全说了,还一直和办案人员套近乎,办案人员离开后,还给打电话,嘱咐千万别将你们掌握的情况告诉他的夫人和老板.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就是战斗力,你掌握的信息越多,你的办案能力和工作能力就越强。

  说到掌握信息的重要性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师傅带有两个徒弟,一天,他让这两个徒弟共同去完成一项任务,并明确

  由二徒弟负责此事。大徒弟不服,问师傅:“我是大徒弟,我来的时间比他早,资历比他老,为什么这事让他负责而不让我负责?”师傅并没有解释,而是要求他们两个:“你们两个现在就去市场上给我了解一下土豆多少钱一斤?”两个徒弟都跑到市场上调查去了.一会儿,大徒弟回来了报告师傅:“今天市场上的土豆五角钱一斤。”师傅听了没说什么只是点点头。又过了一会儿,二徒弟也回来了报告说:“师傅,今天市场上共有六个卖土豆的摊位,大概共有七千多斤,好的土豆五角钱一斤,卖的很好。次一点的卖四角五一斤,但行情不好,几乎无人问津.”听了二徒弟的报告,师傅对大徒弟说:“你现在明白了吗?这就是我为什么让他负责而不让你负责的原因。”

  四、掌握一般的谈话规律、方法和原则以及注意事项。“兵无常法,山无常形,水无常势”。有的纪检监察干部总结出一些谈话技巧和方法,这些可以借鉴、参考,但不能死搬照用。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头脑的人,由于每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思想修养、学识水平、脾气性格等不同,因此在和他们谈话时所采取的方法、策略也不能完全想同,同一种谈话方法和技巧在这个人身上灵验,在另一个人身上就可能行不通。但是,并不是说我们纪检监察办案谈话就没有规律所循,它和做任何事情一样,同样存在着需要我们遵循的一般规律和原则.这就需要我们办案人员要学会和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

  别都是一般,都具有一般的本质或属性。所以我们纪检监察办案人员首先要研究和掌握一般性的谈话规律、方法和原则以及注意事项.这里我们从被调查人的心理特点谈起。

  (一)被调查人的供述障碍和供述动机1、被调查人的供述障碍。所谓供述障碍,是指阻碍被调查人做出真实和完全供述的内心因素。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和起作用,被调查人就产生了种种不同形式的拒不供述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显而易见,在调查谈话过程中,被调查人头脑中的供述障碍,正是顺利完成谈话任务、获得谈话成功的主要心理障碍,能否突破这种心理障碍,常常是谈话成败的关键。因此,调查人员全力探寻被调查人头脑中存在着怎样的供述障碍,并找准其相关因素,从而设法打破其供述障碍,使其产生供述动机并形成供述决意,乃是谈话成功的焦点。案件检查实践向我们提示,在导致被调查人拒不供述的众多因素中,比较多见的主要有:(1)畏惧心理。被调查人唯恐供述了自己的全部违法违纪事实将使自己受到党纪政纪的惩处,特别是认为供述的错误越多、越严重,受到的惩处越严厉,因而,或者拒不供述,或者避重就轻.这是被调查人较普遍存在的基本的供述障碍。(2)侥幸心理。许多被调查人都怀疑和低估纪检监察机关的办案能力,自以为做案手段高明、隐蔽、他人不知,别人不晓,办案人员未必能查清他们的违纪行为和取得足够的证据,怀着侥幸心理,企图蒙混过关。因而,除非证据摆在面前,总不愿主动

  供述。属于“不见棺材不掉泪”型。(3)哥们义气。有的被调查人唯恐由于自己的供述涉及到

  其他同案人或关系人,或怕遭受到打击报复、或者出于“友情”、“义气”、“私情”等情感方面的考虑,有的则是严守攻守同盟等.

  (4)对立情绪。有的被调查人对纪检监察案件检查不理解,对办案人员抱有成见,思想上反感,态度上生硬,拒不供述。有的则是在与纪检监察机关或个别案件检查人员接触过程中产生或形成了对立情绪,以至产生对抗心理,也会成为重要的供述障碍。

  (5)破罐破摔。有的心理素质较差的被调查人,不能正确对待自己所犯错误,尤其是严重违法违纪的被调查人,自己感觉错误性质严重,自认为供述之后,必遭严厉惩处,因而横下一条心,顽固地拒供。

  (6)不懂法规。有的被调查人不了解有关的规定精神,《案件检查条例》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被调查人拒不承认而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他们误认为“只要自己不承认,就定不了案”,因而形成了供述障碍等等.

  2、被调查人的供述动机。应当看到,虽然大多数被调查人在谈话过程中都存在这样那样、程度不同的供述障碍,但同时也并非全然没有供述动机.这里所说的供述动机,是指可能支配被调查人如实供述违法违纪事实的内心起因,当这种内心起因即供述动机产生、存在和

  起作用时,被调查人才可能进一步形成供述决意,从而如实地供述自己的错误事实,只要供述动机克服了供述障碍的严重束缚,在被调查人头脑中占据主导地位并成为支配力量时,供述决意才能形成,如实而彻底地供述行为才能出现.

  由此可见,研究供述动机产生、存在和起作用的客观规律,成功地启发、培植、调动和利用被调查人的供述动机,并进一步推动发展成为供述决意,就成为谈话着力点。因而,供述动机和供述决意的研究,也就成为谈话技巧的关键问题之一。供述动机的产生、存在和起作用是有一定规律的,通常与下列因素有关:

  (1)争取从轻处理的愿望。在案件检查实践中,根本不指望获得从轻处理的被调查人虽然不是没有,但总是很少见的,绝大多数被调查人都渴望获得从轻处理,即使犯有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严重错误的被调查人,也常常抱有一线希望(就连胡长清临执行死刑时,还交给警察一封信,并一再要求警察一定送到江主席手中,说我会书法,能给国家赚取外汇,请中央留自己一条性命).如果确信如实供述能够得到从轻处理,许多被调查人都会为争取从轻处理而如实进行供述的。

  (2)悔过自责的觉悟。有的被调查人在纪检监察机关对自己立案调查后,在周围环境和舆论的重压下,有山穷水尽、走投无路之感,确实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悔过自责的觉悟,真实的悔过自责感有可能促使他们如实、彻底供述自己的全部违法违纪事实。

  (3)自知已无法隐瞒。这种心理常常表现在窝案、串案和违纪问题不太严重的涉案人员,他们意识到涉案人多嘴杂,自己不讲,他人可能会讲,倒不如自己主动讲,争取从宽处理。还有的被调查人在开始谈话中拒不供述,多系抱有侥幸心理,以为自己的违法违纪行为尚可隐瞒下去,而一旦发现自己的错误确已败露,无法继续隐瞒,也就不得不如实供述了.

  (4)对感化的回报。被调查人体验到组织对自己的感召,从而受到感化时,常常会以如实供述的行动作为回报.有时甚至仅仅由于调查人员几句尊重、理解被调查人或正视其错误的话语,也可能促使他们消除对立情绪而决心供述自己的全部违法违纪事实。

  (5)以求解脱的愿望.被调查人在拒不供述的情况下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经历着难熬的心理紧张,迫切希望得到心理解脱,再加上办案人员不失时机的耐心地启发、开导,于是,在激烈痛苦的思想斗争的煎熬中,被调查人就可能会产生彻底供述以求解脱的愿望。而彻底供述自己的违法违纪事实不失为一种寻求解脱的途径,因此也可能促使其形成供述动机。

  3、怎样启发供述动机和消除供述障碍供述动机和供述障碍是谈话中被调查人心理活动的一对基本矛盾。抓住这一基本矛盾,施以必要的心理影响,促使矛盾向供述的方面转化,正是案件检查谈话的主要基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抓住和解决供述动机与供述障碍的矛盾,是谈话的一个关键。

  调查人员在对被调查人施加种种心理影响时,必须充分注意他们的心理特点,其中包括他们的年龄特点、性别特点、个性特点、职业特点、职务特点、文化专业特点,同时还要特别重视他们在特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的心理状态特点。另外,违纪性质不同和错误严重程度不同的被调查人,在谈话中往往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例如,自知错误极其严重的被调查人和只犯有一般较轻错误的被调查人,在供述障碍和供述动机方面,显然会有不同。违纪动机和违纪原因不同的被调查人在谈话中往往表现出不同特点,因而也会表现出不同的供述障碍和供述动机。在共同违纪的数个被调查人中,由于各自在违纪过程中不同地位以及同案人之间相互关系不同,在谈话过程中也表现出不同的供述障碍和供述动机。我们调查人员就要象看病的大夫一样,对被调查人员要号准脉搏,是什么样的病开出什么样的药方,做到区别对待,对症“下药”.

  尽管被调查人有各不相同的心理特点,对他们施加心理影响的方式方法应当有所差异,但是,也不是不存在某些规律性。例如,在被调查人拒不供述或坚持做假供述的僵持情况下,调查人员不得不进行所谓“攻坚战”时,攻坚的最基本的共同有效的方法决不是采取逼供、诱供和骗供等非法谈话手段,而只能是一靠证据,二靠逻辑。

  首先,证据的力量是显而易见的,事实胜于雄辩,证据事实可以有力地揭穿被调查人的谎言,使其感到违纪事实难以掩盖,因

  而理屈词穷,不再无理狡辩,不得不如实承认错误事实。只要证据确实充分,被调查人的任何辩解都是徒劳的.更何况有明文规定,即使当事人不承认,纪检监察机关照样也可以依据确凿的证据认定其违法违纪行为。特别是对那些阅历丰富、职务较高、头脑精明、防御极严,甚至有几套反调查本领的人,更要注意用证据说话,把握好问话的分寸,决不能有急躁情绪,更不能声色俱厉,否则,不但不能凑效,反而会造成攻不破,放不下的局面,将给我们的调查工作带来很大的被动。

  其次,在强调证据的决定性作用时,也不应低估逻辑的力量。从被调查人的陈述和虚假供述中找出自相矛盾之点,或对与已掌握的证据显然矛盾的事实予以揭穿;或以富于说服力的逻辑推理指出其假供述与事实不符,在此种情况下,常可显示出逻辑的“攻坚”威力。

  同时还应注意,被调查人在谈话过程中的心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总是随着各种因素的作用而不断地变化着,供述障碍与供述动机之间的矛盾斗争也在错综复杂地发展和变化,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条件下总会处于这样或那样的心理状态。调查人员必须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状态及其变化,并有针对性地施加影响,因势利导,扶持其供述动机,克服和消除其供述障碍,促使被调查人进行如实供述。

  五、谈话中几种常见的发问方式总结我们的办案实践主要有以下几种发问方式:

  (1)“侦察式”发问。在与被调查人初次接触或初次涉及新的重大违纪问题时,借以了解被调查人究竟知道哪些事情,陈述内容是否真实.

  (2)“命题式”发问。在被调查人交待了些枝节问题,并且愿意进一步检查错误时,可采用此种方式,指定某一主要问题或主要情节,让其尽情地陈述,若其陈述不着边际,可给予必要的提示,若其陈述前后矛盾或含糊不清,可让其复述和解释。

  (3)“迂回式”发问。在案情比较复杂,被调查人防御心理较强时,可采用此种方式,提出一些与主要错误事实表面无明显联系,实则有内在联系的问题,使被调查人在摸不清案件检查人员意图的情况下作出如实回答,从而堵死其推卸责任的退路。

  (4)“直接式”发问。在被调查人员极力回避主要问题,而案件检查人员又掌握了一定证据时,可采用此种方式,针对被调查人的要害问题进行诘问,使其没有回旋余地,不得不正面回答问题.

  (5)“跳跃式”发问。在案件检查人员已经掌握了大量证据,而被调查人也已经作好了应付检查的准备时,可采用此种方式,对被调查人早有防备的问题避而不问,跳过其防线,或交叉发问打乱其防御计划,然后突然插到问题的中心,使其措手不及,促其交待问题。

  六、做好谈话工作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认真拟写询问提纲。如果对其询问次数过多过频或同一

  问题反复询问,容易引起被调查人的反感,使询问工作受阻。在询问中如果思路不清,边想边问,也会影响询问的效果。这就要求调查人员在询问前详细地列出需要了解的主要问题,哪些问题先问,哪些问题后问,拟好提纲,做好充分地谈话准备,从而使询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2、把握好谈话时机。时机把握得好,调查人员就会处于主动地位,通过发问、交谈、适当列举部分证据等形式,促使被调查人如实陈述。时机把握得不好,容易使被调查人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会拒绝谈话。在被调查人员急于找调查组表白自己,或被调查人组织起的攻守同盟已被打开缺口,调查人员掌握了一定证据时,都是询问被调查人的好时机。

  3、选派合适人选担任主谈。最好由调查组中职务较高、年龄较大、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担任主谈,以使其产生敬畏感、信任感。

  4、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具备良好的个人品质和人格魅力会为一次圆满的谈话奠定良好的基础.办案人员庄重的仪表、严肃的态度、文明的语言及对对方人格的尊重,这些光明磊落、实事求是形象的树立,能使办案人员在违纪人心目中既有威慑力,又有亲和力,能赢得他们的敬畏和信赖。谈话中要尊重被调查人的陈述,注意倾听被调查人的说明和解释,给被调查人一种公正无私、认真负责的形象。谈话态度应诚恳、谈话用词应婉转、准确、简练,既有严肃的批评教育,又有合情合理地启发疏导。

  5、注意分析判断。在被调查人进行陈述时,应注意对其观察分析,核对其陈述内容各部分是否相符;分析其陈述内容与其他证据有无矛盾;注意其表情动作的细微变化;判断其心理活动,采取适当对策。在被调查人回忆不起相隔已久的事情时,可给予其帮助以恢复记忆,但不能提供具体的案件情节,不能出现暗示,以防止出现被调查人为表现态度好而顺着说的现象,影响证据的真实性。在被调查人采取对立态度时,案件检查人员应以柔克刚,一方面对其态度提出批评,一方面利用其陈述中的矛盾,以及陈述内容与其他证据的矛盾,对其施加思想压力,使其不能自圆其说,从而放弃幻想,讲出实情。在被调查人编造谎言时,不要急于打断和制止,被调查人看到办案人员听得认真,便会极力从更多方面来论证自己所讲的虚假情况是真实的。俗话说:“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虚假情况讲的越多,暴露的矛盾也就会越多,这时办案人员就可以抓住漏洞,揭穿其谎言,使其不能继续说谎.有些被调查人自以为手段高明,防守严密,违纪行为不会被人所知,因而谈话时表现出满不在乎的神态,这时调查人员可采取施加压力的方法,如出示有力证据或连续发问,造成被调查人的心理紧张,使其受到震动而改变态度。

  6、选择好突破口,控制好询问节奏。提问必须做到简明扼要,层层深入,使询问调查工作顺利进行。从实践中来看,常选择的突破口,一是明显暴露出来的违法事实;二是两人以上共同参与或多人知晓的某一情节或事实.办案人员可以通过对这些事

  实、情节的一步步详细询问,并辅之以恰当地使用其他证据,从中扩展线索,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逐步查明整个案件的客观事实.同时,办案人员在询问工作中,要集中精力、排除干扰,抛开“自我”,保持良好的心态,把握住自己的情绪。要以必胜的信念,通过细致充分的准备,认真实施事前拟定的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把问题问清楚。办案人员要牢牢地掌握询问的主动权,力戒急躁、畏难情绪;同时要注意掌握好询问节奏,当对方如实陈述时,不要轻易打断;当对方明显东拉西扯时,要及时纠偏引导;当案情有重大突破或有意外收获时,不要喜形于色,随意表态,应让其讲完后,再对不清楚的问题补充询问。总之,办案人员要通过正确、策略的询问,体现出威严,给当事人一定的精神压力,使其感到不可能与组织和法律法规较量,而不是与办案者个人较量,从而达到使其积极配合调查、主动承认违法违纪事实的目的。

  7、要掌握和适时调整询问的策略。询问时要坚持一事一问,不要刚问东、又说西,一定要先把一件事问到底,趁热打铁,一气呵成,然后再问其他的事。当遇到谈话对象是一定层次的负责人时,更要注意针对他们有职有权、阅历丰富的特点,注意谈话气氛,把握问话的分寸,问得尽量宽一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不可急躁,更不可声色俱厉。当被询问人态度蛮横、狡辩、不予配合时,不可急于求成,可适时调整询问策略,扭转话题,实行迂回侧攻。在询问中要及时捕捉被询问人的心理变化,做到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色,要眼中有人,心中有事,针对当

  事人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适时改变谈话的语气、语调,控制好节奏,并相应调整谈话策略,或是用法律政策教育,或是用典型案例启发,或是出示有关证据敲山震虎,最后达到询问目的。

  8、要善于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完成询问调查任务。实际上,询问调查的过程也是一个党纪、法规宣传教育的过程,通过在不同的询问调查阶段的党纪法规的宣传,使当事人知法懂法,主动配合案件调查,接受询问。但实施这一办法要注意:一是把握好时机,可以根据询问工作的需要,选择在询问的开始、期间甚至结束的适当时间进行;二是要有的放矢,不脱离当事人本身的实际,尽力唤起对方的觉悟和良知,启发其知错改过,如实陈述,以便搞清事实,使案件尽快了结;三是要注意分寸,不能言过其实,违背原则或者脱离案件实际轻易表态,否则将留下后患;四是在涉及与本案直接相关的党纪、法规和政策规定时,一般不直接谈违法或合法,而是让当事人自己去判断,尽量不暴露调查人员对其行为的评判,以免造成被询问人的紧张情绪和反感情绪,不讲真话或拒绝回答问题。

  9、如实做好谈话记录。在与被调查人谈话时,应认真做好谈话记录,将其所述内容固定下来,经被调查人认可签字或盖章后作为证据使用。

  七、谈话中应遵循的几项主要原则。1、坚持取证合法,严禁诱供、指供的原则。在与被调查人谈话时,办案人员一定要两人以上,首先要表明身份,讲清政策。

  要明确执纪办案的目的是为了教育挽救人,因此对犯错误的同志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热情地帮助、善意地批评、真诚地关爱,使其感到组织的温暖,从而如实供述.严禁先入为主,有错推定,严禁诱供、指供、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手段收集证据.

  2、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去研究.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精辟论述,运用到纪检监察谈话中并以此为准则,就形成了实事求是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办案人员要按照辨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查明案件真实情况,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对违法违纪事实不扩大、不缩小,要坚持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客观公正,使案件检查的结果完全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3、坚持重证据、不轻信口供的原则.办案人员通过调查询问所取得的言词证据是定案的重要证据,但并不是唯一证据。因为人的语言表达总是有不确定性,并带有个人的主观成分。因此通过谈话所获得内容,还需要作进一步地核实,使其与其他证据材料相互衔接、相互关联、相互印证,这样才能做为有效的证据使用。

  总之,谈话是我们纪检监察办案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能否做好谈话工作,并通过谈话成功地突破案情,是对我们办案人员综

  合素质、工作能力和办案水平的考验。我们从事纪检监察办案工作的同志都应该很好地学习,刻苦钻研,不断地总结提高。谢谢大家。

  

篇八:纪检谈话方式分为几种

  引而不发不是虚张声势调查人员所设计的问话都是以确实的证据为基础的是原则性地提出问题但能与被调查人的实际问题相联系使被调查人心里受到冲击而产生威慑四针对被调查人个性体征施加影响的方法1唤起荣誉感有的被调查人是较高级别的领导干部他们普遍有一个辉煌的过去绝大多数是偶然犯错误他们的荣誉感尚未完全泯灭

  纪检监察案件谈话的方法和技巧碧山晴空佛

  谈话是纪检案件检查的重要工作形式和基本方法,是案件检查工作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案件检查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纪检监察案件检查中涉及的谈话活动有很多种,包括与证人的谈话、与知情人的谈话、与检举揭发人的谈话、与被调查人的谈话等,我们这里主要介绍的是与被调查人的谈话。

  谈话的技巧问题,是能否顺利而有效地完成案件调查任务的关键。案件检查工作离不开与人谈话,谈话技能和技巧的高低,运用得是否得当,是衡量案件检查人员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学习和掌握谈话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谈话水平,对做好案件检查工作,提高案件检查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违纪人员接受审查时的心理状态及应对原则违纪人员在受组织审查时,由于他们的文化素质、职业、职务、阅历、脾气性格及所涉及问题的大小不一样,所表现出的心态都不一样。认真研究、准确掌握谈话对象的心理活动,区分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谈话,对突破案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积极配合主动承认型这是一种争取从宽处理的心理。这种心理常表现在违纪问题不太严重的涉案人员,一般都是涉及单位违纪的问题,

  个人责任不是很大,难以隐瞒或没有必要隐瞒,争取主动可能对个人免于处理或减轻处理。另一方面,他们知道知情人多,自己不讲,别人也会讲,调查人员从其他方面也可能查出来,倒不如自己主动讲清争取从轻处理。办案人员在查办这类案件时,一般应速战速决,鼓励当事人对组织的信任和配合,从轻或减轻处理。

  2、负隅顽抗坚持抵抗型这种心理往往表现在作案人员少,自以为手段高明、隐蔽、他人不知,或者是受人恩惠、代人受过不肯讲;自以为后台硬趾高气扬不想讲;案发前立有攻守同盟不能讲;由于领导压力或他人威胁不敢讲等。除此之处,涉案人员性格刚直、脾气倔强也容易表现出这种情绪,这种心理多表现在受审时的初期阶段。调查开始就遇到这种情况,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必须要认真细致、扎扎实实地做好外围调查取证工作,充分掌握有关的物证、书证、人证等有效的证据材料。检查人员与这些人谈话时除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党纪法规及典型案例教育外,要采取出其不意的方法适时使用证据对他进行心里攻击,使对方紧张起来,一旦打开缺口应连续扩大战果,不给其喘息的机会。对个别自以为后台硬谁也不能把我怎么样,趾高气扬目无组织的人,应及时采取组织措施,压制他的气焰。绝不能让邪气占据上风。

  3、作贼心虚心神不定型作贼者都心虚,心虚必然造成心理恐慌,其表现为外强内虚故作镇静。查办这类案件首先要造成一种严肃的办案气氛,给其施加压力造成紧张,促使其加剧心理恐慌,放弃掩饰,并抓住其交待问题时不能自圆其说的谎话,穷追不舍,使其自己知道说假话已授人以柄,迫使其讲真话,也可在适当时机抛出我们已掌握的情况和证据,让其放弃幻想,如实交待。4、避重就轻心存侥幸型这也是一种消极抵抗的普遍心理,涉案人因违纪违法问题暴露后,在其交待问题时总是大谈自己的功劳、政绩,谈自己的实质性问题时则避重就轻,一到关键问题就闭口不谈企图绕过去。与这类涉案人员谈话时要加大力度,抑制其侥幸心理,对于经教育拒不交待的,可利用已掌握的证据采取出其不意或点而不破的方法进行心里攻击,摧毁其侥幸心理防线,促使其全面交待问题。二、干预被谈话人情绪的方法

  1、消除对立情绪解除谈话障碍

  对立情绪,在被调查人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着,是影响被调查人供述的主要障碍。被调查人对政策不理解、对案件检查不理解或由于案件检查人员方法不正确等都会加重被调查人的这种对立情绪。消除对立情

  绪,要认真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把被调查人当作同志看待。基层案件的调查人员与被调查人员一般都相互了解或相互认识,可以认真地讲清形势,交待厉害关系,消除对立态势。

  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对立情绪”实际不是互相的对立,而是被调查人单方所感觉到的“对立”,对调查人来说只是工作的对象,仍然还是同志或朋友,检查人和被检查人之间不存在个人恩怨,不是个人之间的对立关系,只是被调查人对问题的“对立情绪”。

  2、减缓心里压力在谈话中,被调查人有时由于惧怕惩处,或者是由于谈话的气氛、环境异常等因素,造成其心理压力过大,表现得过于紧张和惊恐。在这种状态下,被调查人或矢口否认或既不拒绝问话,又不进行回答。出现这些情况时,调查人员要缓和谈话的气氛和谈话的语调,放慢谈话的速度,暂避开实质性问题,转变一个话题,可放下笔谈一个别的话题,使双方实现心理上的接触。从而使被调查人对调查人员产生信任感,此时,调查人员要抓住时机使谈话取得进展。3、出其不意促其紧张心态在谈话中常常有这种现象,被调查人侥幸心理严重,自以为防守严密,早已编造好供词,表现出轻松自信,甚至态度傲慢。对此,调查人员可在被调查人狂妄自信、缺乏防备的情况下,骤然地提出一个与以前谈话毫无联系,而被调查

  人又意想不到的问题,或者突然出示一份具有一定份量的证据。这种出乎被调查人意料之外的举动会很快造成被调查人的紧张,狂妄自信的气焰和侥幸的心理必然要有所收敛和转变,会造成一时茫然无措,自然乱了阵脚不知所答。这时调查人员应抓住时机,进一步指出其错误的严重性和恶劣态度的不良后果,促使调查对象转变态度交代问题。也打破了他的自信感和防御计划,使其心理防线崩溃,这样就为谈话顺利进行打开了突破口。

  4、加快谈话速度对于那些阅历丰富、能言善辩或爱自作聪明的被调查人,可以采取加快谈话速度的方法紧迫不舍地提问,以打乱他的阵脚。这种方法的实质在于:一方面调查人员利用自己的主动地位,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利用事先准备好的一连串问题,将被调查人编好的供词压下去,不让他把谎言讲出来,避免因此造成谈话僵局。另一方面,在快速提出问题的情况下,被调查人被迫接受了这种速度,就会无暇周密考虑和拖延回答,再也来不及去编造谎言。加快问话速度的频率也是"促成紧张心态"的方法之一。5、控制谈话速度在某种情况下,被调查人企图用加快速度蒙混过关,用笼统的供述,跳过某些核心问题或主要情节,而达到掩盖错误或包庇同案人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调查人员不要被动

  地顺应被调查人供述的速度,而是要及时打断被调查人笼而统之的答话,深追细问,控制谈话的速度。责令被调查人的回答不得偏离问话的实质内容,要求正面回答问题,迫使被调查人对关键细节详细供述。

  6、多人同时谈话为造成一种紧张气氛和泰山压顶的之势,有时采取同时找相关人员进行各种有侧重的多人谈话,营造一种不可抗拒的查案环境,这种环境会给违纪者较大的心理压力,让其感到来势不小,不知所措,只有配合调查才是唯一的明智的选择。违纪者在慌乱中也可能采取一些过激的应对办法,反而露出马脚。对群体谈话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统一指挥。行动要一致,要注意观察谈话后被谈话人对形势的反应,再研究下一步的措施。7、声东击西有些被调查人既想逃避责任,拒不供认,又想表现自己"态度老实",总想和调查人员纠缠在一些次要问题上,对无关紧要的问题表现得很诚恳,谈的很细致,避重就轻,妄想把谈话引向歧途。“声东击西”的方法就是针对被调查人的这一特点,将计就计,使其产生错觉。首先是“声东”:在谈话中,调查人员要煞有介事地向次要问题发动进攻,或从表面上与主要

  错误“无关”的情节谈起,隐蔽主攻方面,使被调查人产生错觉或思想麻痹,觉察不出调查人员的真实意图。当把被调查人的谈话兴致调动起来以后,抓住时机即时转为“击西”:当发现被调查人注意力已经转移,而且看准被调查人的防御已出现漏洞时,便要立即扭转锋芒,直取其要害,使被调查人猝不及防。当被调查人觉察时,已经来不及缩回。

  8、四面出击有些被调查人想把每个问题都隐瞒住,问什么想办法堵什么,其心理总是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四面出击”的方法,就是针对这种心理状态使用的。运用这种方法技巧,要精心选择出击点,多准备一些问题(有实质性的也有非实质性的),使被调查人猜想不到调查人员所针对的是哪个问题。谈话提问转得要突然,使被调查人忙于应付,完全处于被动之中,造成其顾此失彼,防不胜防的局面。这是一种使被调查人摸不着头脑,抓不住谈话规律摸不清谈话目的的战术技巧。“四面出击”的结果,使被调查人对这个问题刚刚紧张起来,又被另一个问题分散了注意力,很难集中精力进行防御。待被调查人感到心慌意乱,首尾难顾之时,调查人员要及时打出过硬证据,首先攻下他一条比较要害的错误,这样,就会从精神上击垮其防御能力。三、突破被谈话人观念和认识的方法

  1、造成错觉在谈话中,被调查人为掩盖问题,总是希望达到某种愿望或不愿出现某种结果。利用这种心里,调查人员向被调查人传送一定的信息,使其进行错误的推理判断,从而造成错觉。在谈话中,调查人员可凭借证据中的某个情节和过程,用巧妙的问话使被调查人产生错觉。制造假象不允许违反政策,不得对被调查人使用引诱和欺骗的手段。制造假象、造成其错觉的事实、情节、过程、证据都必须是真实的。这里最重要的不是调查人员输出信息的本身是错误的,而是在这个信息影响下被调查人根据自己的愿望所作的思维推理是错误的,这样就不是诱供和骗供。2、连续使用证据有些被调查人对自己错误的隐蔽性深信不疑,认为调查人员掌握不了证据,始终顽固地进行抗拒。为了打破被调查人的自信,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调查人员针对被调查人的一个或几个错误,选择一些直接或间接的证据,连续、猛烈地向被调查人抛去,即连续使用证据。这样会给被调查人强烈的刺激,内心会产生巨大压力,自信感消除,恐慌情绪上升,防御底线就会崩溃。调查人员要抓住这个时机,有效地进行攻心,使其原有的观念彻底消除,为其如实承认错误打开通道。

  3、揭露谎言撒谎是被调查人逃避责任,对抗谈话的最基本的手段。揭露谎言,就能抑制撒谎改变其心态。揭露谎言要掌握确实的证据,了解相关的情况。根据被调查人的不同情况和掌握证据的情况,可选择不同时机揭慌:①在被调查人撒谎之初,就迎头痛击;②在其表演“精彩”时,将其从兴头上打下去;③让其谎言全部讲出,已收不回去时,再从整体上进行揭露。被调查人的谎言被揭露之后,调查人员不能给其喘息的机会,应继续使用其他方法技巧,使其改变态度如实承认错误。4、跳跃发问对于熟悉我们纪检监察工作,反调查能力很强的被调查人,可采取非常规的方法与其谈话。跳跃式谈话就是一种打破其优势心态,破坏其防御计划的有力措施之一。这种方法的运用,是在摸清被调查人的防御计划和自信心的情况下进行的。调查人员可在不动声色地进行常规问话的过程中,突然跳过其防线,直取其尚未进行防御的要害问题。这种发问以证据为王牌,不容被调查人置疑。这样被调查人心理会顿时混乱,无言以对,陷人被动境地。5、引而不发在谈话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调查人员综合被调查人各方面情况进行分析,感到被调查人除了我们已掌握的情况之

  外,还有其他错误,而被调查人又不肯轻易就范。这种情况就适于“引而不发”的方法。“引而不发”原意是指拉开弓不放箭。在这里是指这样一种谈话技巧:调查人员发出一种信息,让被调查人明显地意识到已经掌握了他的证据,但又不清楚具体是掌握了他哪一条错误的证据,使他感到不承认错误又滑不过去;承认,又不知该承认哪一条错误,最后被迫只得把问题全部供述出来。

  引而不发不是虚张声势,调查人员所设计的问话都是以确实的证据为基础的,是原则性地提出问题,但能与被调查人的实际问题相联系,使被调查人心里受到冲击而产生威慑力。

  四、针对被调查人个性体征施加影响的方法1、唤起荣誉感有的被调查人是较高级别的领导干部,他们普遍有一个辉煌的过去,绝大多数是偶然犯错误,他们的荣誉感尚未完全泯灭。这些荣誉感很强的被调查人在被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后,内心极度悔恨,为了顾全自己的名声和地位,常不顾一切地进行盲目对抗。针对这种情况,调查人员应主动做他的工作,唤起他们的荣誉感,克服他们消极心理。在指出他们错误所造成的危害之后,要尽力激发他们的荣誉心,指明如果知错改错还是有光明前途的。他们会因此受到感动而激发

  起荣誉感。而这种荣誉感所产生的激情,往往会转化为促其承认错误的动力。

  2、利用感情脆弱有的被调查人由于各种原因,在不正常的状态下犯了错误,当恢复常态之后,固有的个性特点又会表现出来。有些感情脆弱的人这时会表现的更加明显。调查人员这时可以利用并及时引导,指出他的违纪行为给国家财产、单位名誉和他人利益所造成的危害等,由于这种人本身就感情脆弱,很容易产生“恻隐之心”,甚至会感到良心受谴责,从而产生悔恨和痛苦,只有承认自己的错误,才能向组织向社会赎过。3、利用感情冲动有的被调查人脾气暴躁,感情容易冲动,一触即发。调查人员可以利用这种人的心理弱点,通过谈话触动被调查人的痛处,从而激发其冲动,甚至完全不能控制自己。在这种情绪状态下,被调查人的陈述就会出现漏洞,甚至在无意中将问题泄露出来。4、利用夸夸其谈有的被调查人能言善辩,总想用花言巧语掩盖或开脱责任,说起来没完没了。对于这种人,一般情况下,调查人员要让他尽量陈述。由于他总想掩盖和开脱责任,必然就会说很多的假话,逻辑性也不会很强,结果还是出现“言多语失”。

  调查人员抓住其“把柄”后,猛然反攻,使他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十分难堪的地步,然后义正辞严地对其进行教育,这样,被调查人就会比较老实地承认错误。

  5、利用职业心理在谈话中,有一些利用职业进行违纪违法的被调查人,自恃自己手段高明而拒不承认,这些人往往凭借这种职业优势和专业特长与调查人员周旋,甚至以其专业优势压制调查人。这种优势心理是被调查人赖以抗拒的屏障,相反,也可以成为攻破他的最有力的武器。调查人员一旦掌握和运用相关关专业技术知识,把他的屏障打破,被调查人的气势就会跌落。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懂得专业技术是科学的,狡辩抵赖是徒劳的,只能如实承认错误。这里就要求我们调查人员多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积累经验,在调查之前,对相关专业知识和法律政策要进行详细的了解,比如,会计知识,财经法规等。6、利用相互间矛盾这种方法技巧多运用于共同违纪或团体违纪。由于每个被调查人在违纪违法中的角色、地位不同,在案件中的作用不同,互相之间总会存在矛盾,在个别和多次谈话中,他们的陈述也难以完全一致。他们陈述的不一致,就为我们分析研究案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造成同案人之间互相指责,互

  相揭发。这样,我们就可以尽快获得真实的信息,逐步获得有利的证据,取得整个案件的突破。

  方法都是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来的,所为技巧,就是长期实践工作经验的精华。在纪检案件谈话时选择使用什么方法,要根据案件不同的情况来选定,要首先获得有关调查事项的各种信息,特别是被调查人本身状况,涉及问题的性质,案件进展情况等,根据这些情况来选择应采取何种方法,不能刻意地去使用那一种方法,运用要自然、可行,并根据谈话进展情况随机应变。同时要注意各种方法技巧的结合运用,这些方法不是孤立的,要配合使用,以实现最佳的谈话效果。

  

篇九:纪检谈话方式分为几种

  纪检监察案件谈话的方法和技巧碧山晴空佛

  谈话是纪检案件检查的重要工作形式和基本方法,是案件检查工作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案件检查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纪检监察案件检查中涉及的谈话活动有很多种,包括与证人的谈话、与知情人的谈话、与检举揭发人的谈话、与被调查人的谈话等,我们这里主要介绍的是与被调查人的谈话。

  谈话的技巧问题,是能否顺利而有效地完成案件调查任务的关键。案件检查工作离不开与人谈话,谈话技能和技巧的高低,运用得是否得当,是衡量案件检查人员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学习和掌握谈话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谈话水平,对做好案件检查工作,提高案件检查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违纪人员接受审查时的心理状态及应对原则违纪人员在受组织审查时,由于他们的文化素质、职业、职务、阅历、脾气性格及所涉及问题的大小不一样,所表现出的心态都不一样。认真研究、准确掌握谈话对象的心理活动,区分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谈话,对突破案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积极配合主动承认型这是一种争取从宽处理的心理。这种心理常表现在违纪问题不太严重的涉案人员,一般都是涉及单位违纪的问题,

  个人责任不是很大,难以隐瞒或没有必要隐瞒,争取主动可能对个人免于处理或减轻处理。另一方面,他们知道知情人多,自己不讲,别人也会讲,调查人员从其他方面也可能查出来,倒不如自己主动讲清争取从轻处理。办案人员在查办这类案件时,一般应速战速决,鼓励当事人对组织的信任和配合,从轻或减轻处理。

  2、负隅顽抗坚持抵抗型这种心理往往表现在作案人员少,自以为手段高明、隐蔽、他人不知,或者是受人恩惠、代人受过不肯讲;自以为后台硬趾高气扬不想讲;案发前立有攻守同盟不能讲;由于领导压力或他人威胁不敢讲等。除此之处,涉案人员性格刚直、脾气倔强也容易表现出这种情绪,这种心理多表现在受审时的初期阶段。调查开始就遇到这种情况,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必须要认真细致、扎扎实实地做好外围调查取证工作,充分掌握有关的物证、书证、人证等有效的证据材料。检查人员与这些人谈话时除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党纪法规及典型案例教育外,要采取出其不意的方法适时使用证据对他进行心里攻击,使对方紧张起来,一旦打开缺口应连续扩大战果,不给其喘息的机会。对个别自以为后台硬谁也不能把我怎么样,趾高气扬目无组织的人,应及时采取组织措施,压制他的气焰。绝不能让邪气占据上风。

  3、作贼心虚心神不定型作贼者都心虚,心虚必然造成心理恐慌,其表现为外强内虚故作镇静。查办这类案件首先要造成一种严肃的办案气氛,给其施加压力造成紧张,促使其加剧心理恐慌,放弃掩饰,并抓住其交待问题时不能自圆其说的谎话,穷追不舍,使其自己知道说假话已授人以柄,迫使其讲真话,也可在适当时机抛出我们已掌握的情况和证据,让其放弃幻想,如实交待。4、避重就轻心存侥幸型这也是一种消极抵抗的普遍心理,涉案人因违纪违法问题暴露后,在其交待问题时总是大谈自己的功劳、政绩,谈自己的实质性问题时则避重就轻,一到关键问题就闭口不谈企图绕过去.与这类涉案人员谈话时要加大力度,抑制其侥幸心理,对于经教育拒不交待的,可利用已掌握的证据采取出其不意或点而不破的方法进行心里攻击,摧毁其侥幸心理防线,促使其全面交待问题。二、干预被谈话人情绪的方法

  1、消除对立情绪解除谈话障碍

  对立情绪,在被调查人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着,是影响被调查人供述的主要障碍.被调查人对政策不理解、对案件检查不理解或由于案件检查人员方法不正确等都会加重被调查人的这种对立情绪。消除对立情

  绪,要认真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把被调查人当作同志看待。基层案件的调查人员与被调查人员一般都相互了解或相互认识,可以认真地讲清形势,交待厉害关系,消除对立态势.

  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对立情绪”实际不是互相的对立,而是被调查人单方所感觉到的“对立”,对调查人来说只是工作的对象,仍然还是同志或朋友,检查人和被检查人之间不存在个人恩怨,不是个人之间的对立关系,只是被调查人对问题的“对立情绪”。

  2、减缓心里压力在谈话中,被调查人有时由于惧怕惩处,或者是由于谈话的气氛、环境异常等因素,造成其心理压力过大,表现得过于紧张和惊恐.在这种状态下,被调查人或矢口否认或既不拒绝问话,又不进行回答。出现这些情况时,调查人员要缓和谈话的气氛和谈话的语调,放慢谈话的速度,暂避开实质性问题,转变一个话题,可放下笔谈一个别的话题,使双方实现心理上的接触。从而使被调查人对调查人员产生信任感,此时,调查人员要抓住时机使谈话取得进展。3、出其不意促其紧张心态在谈话中常常有这种现象,被调查人侥幸心理严重,自以为防守严密,早已编造好供词,表现出轻松自信,甚至态度傲慢。对此,调查人员可在被调查人狂妄自信、缺乏防备的情况下,骤然地提出一个与以前谈话毫无联系,而被调查

  人又意想不到的问题,或者突然出示一份具有一定份量的证据。这种出乎被调查人意料之外的举动会很快造成被调查人的紧张,狂妄自信的气焰和侥幸的心理必然要有所收敛和转变,会造成一时茫然无措,自然乱了阵脚不知所答.这时调查人员应抓住时机,进一步指出其错误的严重性和恶劣态度的不良后果,促使调查对象转变态度交代问题。也打破了他的自信感和防御计划,使其心理防线崩溃,这样就为谈话顺利进行打开了突破口。

  4、加快谈话速度对于那些阅历丰富、能言善辩或爱自作聪明的被调查人,可以采取加快谈话速度的方法紧迫不舍地提问,以打乱他的阵脚。这种方法的实质在于:一方面调查人员利用自己的主动地位,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利用事先准备好的一连串问题,将被调查人编好的供词压下去,不让他把谎言讲出来,避免因此造成谈话僵局。另一方面,在快速提出问题的情况下,被调查人被迫接受了这种速度,就会无暇周密考虑和拖延回答,再也来不及去编造谎言。加快问话速度的频率也是"促成紧张心态"的方法之一.5、控制谈话速度在某种情况下,被调查人企图用加快速度蒙混过关,用笼统的供述,跳过某些核心问题或主要情节,而达到掩盖错误或包庇同案人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调查人员不要被动

  地顺应被调查人供述的速度,而是要及时打断被调查人笼而统之的答话,深追细问,控制谈话的速度.责令被调查人的回答不得偏离问话的实质内容,要求正面回答问题,迫使被调查人对关键细节详细供述。

  6、多人同时谈话为造成一种紧张气氛和泰山压顶的之势,有时采取同时找相关人员进行各种有侧重的多人谈话,营造一种不可抗拒的查案环境,这种环境会给违纪者较大的心理压力,让其感到来势不小,不知所措,只有配合调查才是唯一的明智的选择。违纪者在慌乱中也可能采取一些过激的应对办法,反而露出马脚。对群体谈话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统一指挥。行动要一致,要注意观察谈话后被谈话人对形势的反应,再研究下一步的措施.7、声东击西有些被调查人既想逃避责任,拒不供认,又想表现自己"态度老实”,总想和调查人员纠缠在一些次要问题上,对无关紧要的问题表现得很诚恳,谈的很细致,避重就轻,妄想把谈话引向歧途.“声东击西"的方法就是针对被调查人的这一特点,将计就计,使其产生错觉。首先是“声东”:在谈话中,调查人员要煞有介事地向次要问题发动进攻,或从表面上与主要错

  误“无关”的情节谈起,隐蔽主攻方面,使被调查人产生错觉或思想麻痹,觉察不出调查人员的真实意图。当把被调查人的谈话兴致调动起来以后,抓住时机即时转为“击西”:当发现被调查人注意力已经转移,而且看准被调查人的防御已出现漏洞时,便要立即扭转锋芒,直取其要害,使被调查人猝不及防。当被调查人觉察时,已经来不及缩回。

  8、四面出击有些被调查人想把每个问题都隐瞒住,问什么想办法堵什么,其心理总是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四面出击”的方法,就是针对这种心理状态使用的。运用这种方法技巧,要精心选择出击点,多准备一些问题(有实质性的也有非实质性的),使被调查人猜想不到调查人员所针对的是哪个问题。谈话提问转得要突然,使被调查人忙于应付,完全处于被动之中,造成其顾此失彼,防不胜防的局面。这是一种使被调查人摸不着头脑,抓不住谈话规律摸不清谈话目的的战术技巧.“四面出击”的结果,使被调查人对这个问题刚刚紧张起来,又被另一个问题分散了注意力,很难集中精力进行防御.待被调查人感到心慌意乱,首尾难顾之时,调查人员要及时打出过硬证据,首先攻下他一条比较要害的错误,这样,就会从精神上击垮其防御能力.三、突破被谈话人观念和认识的方法

  1、造成错觉在谈话中,被调查人为掩盖问题,总是希望达到某种愿望或不愿出现某种结果。利用这种心里,调查人员向被调查人传送一定的信息,使其进行错误的推理判断,从而造成错觉。在谈话中,调查人员可凭借证据中的某个情节和过程,用巧妙的问话使被调查人产生错觉。制造假象不允许违反政策,不得对被调查人使用引诱和欺骗的手段.制造假象、造成其错觉的事实、情节、过程、证据都必须是真实的。这里最重要的不是调查人员输出信息的本身是错误的,而是在这个信息影响下被调查人根据自己的愿望所作的思维推理是错误的,这样就不是诱供和骗供.2、连续使用证据有些被调查人对自己错误的隐蔽性深信不疑,认为调查人员掌握不了证据,始终顽固地进行抗拒。为了打破被调查人的自信,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调查人员针对被调查人的一个或几个错误,选择一些直接或间接的证据,连续、猛烈地向被调查人抛去,即连续使用证据。这样会给被调查人强烈的刺激,内心会产生巨大压力,自信感消除,恐慌情绪上升,防御底线就会崩溃.调查人员要抓住这个时机,有效地进行攻心,使其原有的观念彻底消除,为其如实承认错误打开通道.3、揭露谎言

  撒谎是被调查人逃避责任,对抗谈话的最基本的手段。揭露谎言,就能抑制撒谎改变其心态。揭露谎言要掌握确实的证据,了解相关的情况.根据被调查人的不同情况和掌握证据的情况,可选择不同时机揭慌:①在被调查人撒谎之初,就迎头痛击;②在其表演“精彩”时,将其从兴头上打下去;③让其谎言全部讲出,已收不回去时,再从整体上进行揭露。被调查人的谎言被揭露之后,调查人员不能给其喘息的机会,应继续使用其他方法技巧,使其改变态度如实承认错误。

  4、跳跃发问对于熟悉我们纪检监察工作,反调查能力很强的被调查人,可采取非常规的方法与其谈话。跳跃式谈话就是一种打破其优势心态,破坏其防御计划的有力措施之一.这种方法的运用,是在摸清被调查人的防御计划和自信心的情况下进行的.调查人员可在不动声色地进行常规问话的过程中,突然跳过其防线,直取其尚未进行防御的要害问题。这种发问以证据为王牌,不容被调查人置疑。这样被调查人心理会顿时混乱,无言以对,陷人被动境地。5、引而不发在谈话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调查人员综合被调查人各方面情况进行分析,感到被调查人除了我们已掌握的情况之外,还有其他错误,而被调查人又不肯轻易就范。这种情况就适于“引而不发"的方法.“引而不发”原意是指拉开弓不

  放箭.在这里是指这样一种谈话技巧:调查人员发出一种信息,让被调查人明显地意识到已经掌握了他的证据,但又不清楚具体是掌握了他哪一条错误的证据,使他感到不承认错误又滑不过去;承认,又不知该承认哪一条错误,最后被迫只得把问题全部供述出来。

  引而不发不是虚张声势,调查人员所设计的问话都是以确实的证据为基础的,是原则性地提出问题,但能与被调查人的实际问题相联系,使被调查人心里受到冲击而产生威慑力.

  四、针对被调查人个性体征施加影响的方法1、唤起荣誉感有的被调查人是较高级别的领导干部,他们普遍有一个辉煌的过去,绝大多数是偶然犯错误,他们的荣誉感尚未完全泯灭.这些荣誉感很强的被调查人在被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后,内心极度悔恨,为了顾全自己的名声和地位,常不顾一切地进行盲目对抗。针对这种情况,调查人员应主动做他的工作,唤起他们的荣誉感,克服他们消极心理.在指出他们错误所造成的危害之后,要尽力激发他们的荣誉心,指明如果知错改错还是有光明前途的。他们会因此受到感动而激发起荣誉感。而这种荣誉感所产生的激情,往往会转化为促其承认错误的动力。

  2、利用感情脆弱有的被调查人由于各种原因,在不正常的状态下犯了错误,当恢复常态之后,固有的个性特点又会表现出来.有些感情脆弱的人这时会表现的更加明显.调查人员这时可以利用并及时引导,指出他的违纪行为给国家财产、单位名誉和他人利益所造成的危害等,由于这种人本身就感情脆弱,很容易产生“恻隐之心”,甚至会感到良心受谴责,从而产生悔恨和痛苦,只有承认自己的错误,才能向组织向社会赎过。3、利用感情冲动有的被调查人脾气暴躁,感情容易冲动,一触即发。调查人员可以利用这种人的心理弱点,通过谈话触动被调查人的痛处,从而激发其冲动,甚至完全不能控制自己。在这种情绪状态下,被调查人的陈述就会出现漏洞,甚至在无意中将问题泄露出来。4、利用夸夸其谈有的被调查人能言善辩,总想用花言巧语掩盖或开脱责任,说起来没完没了.对于这种人,一般情况下,调查人员要让他尽量陈述。由于他总想掩盖和开脱责任,必然就会说很多的假话,逻辑性也不会很强,结果还是出现“言多语失”。调查人员抓住其“把柄”后,猛然反攻,使他不能自圆其说,

  处于十分难堪的地步,然后义正辞严地对其进行教育,这样,被调查人就会比较老实地承认错误。

  5、利用职业心理在谈话中,有一些利用职业进行违纪违法的被调查人,自恃自己手段高明而拒不承认,这些人往往凭借这种职业优势和专业特长与调查人员周旋,甚至以其专业优势压制调查人。这种优势心理是被调查人赖以抗拒的屏障,相反,也可以成为攻破他的最有力的武器。调查人员一旦掌握和运用相关关专业技术知识,把他的屏障打破,被调查人的气势就会跌落.因为他比任何人都懂得专业技术是科学的,狡辩抵赖是徒劳的,只能如实承认错误。这里就要求我们调查人员多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积累经验,在调查之前,对相关专业知识和法律政策要进行详细的了解,比如,会计知识,财经法规等。6、利用相互间矛盾这种方法技巧多运用于共同违纪或团体违纪。由于每个被调查人在违纪违法中的角色、地位不同,在案件中的作用不同,互相之间总会存在矛盾,在个别和多次谈话中,他们的陈述也难以完全一致.他们陈述的不一致,就为我们分析研究案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造成同案人之间互相指责,互

  相揭发。这样,我们就可以尽快获得真实的信息,逐步获得有利的证据,取得整个案件的突破。

  方法都是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来的,所为技巧,就是长期实践工作经验的精华。在纪检案件谈话时选择使用什么方法,要根据案件不同的情况来选定,要首先获得有关调查事项的各种信息,特别是被调查人本身状况,涉及问题的性质,案件进展情况等,根据这些情况来选择应采取何种方法,不能刻意地去使用那一种方法,运用要自然、可行,并根据谈话进展情况随机应变。同时要注意各种方法技巧的结合运用,这些方法不是孤立的,要配合使用,以实现最佳的谈话效果。

  

篇十:纪检谈话方式分为几种

  做好谈话工作是落实好第一种形态的重要方式。首先,要正确理解谈话的种类。驻省委统战部纪检组根据有关规定和已公布的谈话种类梳理出7种,分别是:廉政谈话、谈话诫勉、诫勉谈话、提醒谈话、约谈、谈话函询、组织调查谈话。并对这7种谈话定义作了进一步阐释:

  廉政谈话:一般分为提拔转岗谈话(任前廉政谈话)和有关廉洁从政工作的日常性谈话。提拔转岗谈话主要是与新提拔领导干部和单位之间、党政工作之间转岗的领导干部的廉洁谈话,主要内容是传达上级党风廉政精神、通报警示案例、告诫走上新岗位的领导干部要勤政廉政、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职责。日常性谈话指平常工作性质的廉洁谈话,即根据年度计划安排,单位主要负责人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与分管部门负责人或关键岗位人员,每个年度进行一次以上的提醒式谈话。

  谈话诫勉:指按照《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对问责决定机关作出的诫勉问责决定,以谈话方式对当事人进行诫勉,给予严肃批评和警示教育,帮助改正错误,明确努力方向。

  诫勉谈话:是党组织发现领导干部在政治思想、履行职责、工作作风、道德品质、廉政勤政等方面的苗头性问题,与该领导干部进行谈话的一项措施。诫勉谈话并不是违纪问题线索受理后的一个工作程序,而是处理一些举报材料的一种方法,也是对干部履行监督和保护职责的一项措施。

  提醒谈话:指收到信访举报、执纪执法部门移送材料或者在平时工作中发现不涉及违纪或者违纪情节轻微的问题,与被反映人进行谈话,给予提醒教育,帮助提高思想认识,改正缺点和不足。

  约谈:指下级单位对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推进不力,或者领导班子多人出现违纪违法或者发生区域性、系统性违纪违法案件等严重问题的,与该下级单位

  1/3

  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谈话,给予批评教育,被谈话人主动检讨责任,提出整改措施(摘自省纪委办公厅《关于规范报送运用监督执纪

  2/3

  “四种形态”情况有关数据的通知》)。谈话函询:是对反映本级管理领导干部问题线索的一种纪律审查方式。对有线索反映,但性质不严重、情节轻微的一般性问题;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笼统、不具体的问题,采取发函由被反映人作出情况说明。组织调查谈话:根据党内法规规定,由违纪嫌疑人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配合组织调查,讲清有关问题,即“双规”谈话。谈话方式分为个别谈话和集体谈话两种。根据有关规定和工作需要,采用集体与个别、定期与不定期谈话相结合的方式。谈话函询、提醒谈话、谈话诫勉、组织调查谈话一般是个别谈话。而廉政谈话、约谈、诫勉谈话则是个别谈话、集体谈话均有。谈话函询方式有四种:党组织或纪检机关发函请谈话对象作说明;分管领导或部门负责人与谈话对象谈话;党组织或纪检机关负责人与谈话对象谈话;上级党组织或纪检机关委托下级党组织或纪检机关与谈话对象谈话。掌握理解了谈话种类及运用,才能有的放矢开展好谈话工作。在对谈话种类及运用方式明确的基础上,利用召开综合监督单位纪检工作联席会议时机以会代训,对综合监督单位纪检干部集中培训,主要内容为谈话种类的运用、谈话技巧、谈话注意事项等。通过培训,提高纪检干部开展谈话工作的水平,增强日常监督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温馨提示:最好仔细阅读后才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篇十一:纪检谈话方式分为几种

 浅谈纪检监察工作的七种谈话方式

  纪检监察工作是解决人的思想观念问题的工作,是要把人的固有思维观念进行校对,你知道有哪些关于它的谈话方式?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浅谈纪检监察工作的七种谈话方式。

  “谈话”是在纪检监察工作中最常用的一种工作方式。在执纪监督审查调查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采取不同的谈话方式开展工作,以确保监督执纪审查调查最终取得扎实的成效,将纪在法前、纪严于法、执纪必严的纪检监察工作要求落到实处。结合工作实践和学习,针对常见的7种“谈话”方式,应当根据不同的谈话要求,把握每一种谈话的重点。

  第一种“谈话”是信访举报中的谈话,可以简称为“信访举报谈话”。这种谈话是纪检监察信访部门工作人员在接待登记来访群众时,如实记录群众反映问题的一种工作方式,属于了解情况谈话。谈话人为两个以上信访部门工作人员,谈话对象为举报人或来访群众,其目的是为了弄清问题,谈话场所一般为接待场所,若反映问题特别重大重要时,可在专门的谈话场所进行,并全程录音录像。该谈话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检举、控告,一种是申诉。使用信访举报谈话要注意,一是检举、控告谈话,除了要如实详细记录举报、控告人或来访群众的身份信息、联系方式、住址等基本情况外,重点要注意问清楚并如实记录被检举、控告人身份信息

  等基本情况、主要错误事实、证据、问题发生的时间、地点,向其他机关举报、控告后受理机关、时间、上访次数和处理情况,以及检举、控告人对原处理的意见和此次来访的要求。二是申诉谈话,除了要按要求如实详细记录申诉人或来访群众的身份信息、联系方式、住址等情况外,重点要注意问清楚申诉人的身份信息等基本情况、错误性质、主要错误事实、处分决定和上级批复意见;曾向哪些机关提出过申诉、次数、时间,受理机关处理意见;以及此次来访申诉的理由与要求。三是谈话应以笔录形式做好记录,谈话结束后要由谈话对象对谈话内容进行看阅属实无误后,签字按手印予以确认。四是谈话笔录应作为线索依据或附件,按照线索处置程序一并交由案件管理和执纪审查调查部门处置。

  第二种“谈话”是约谈函询中的谈话,可简称为“线索处置谈话”。这种谈话是执纪审查调查部门采取谈话函询方式处置线索最常用的一种工作方式,组织或单位向相关当事人了解情况最常用的工作方式,属于了解事实谈话。这种谈话也分为两种情况最的一种正式谈话方式,一种是纪检监察机关工作人员直接与相关人员进行谈话,可简称为直接谈话;一种是委托被谈话人所在党组织(单位)相关领导或负责人进行谈话,可简称为委托谈话。直接谈话的谈话人必须是两人以上的纪检监察部门工作人员,被谈话人是本级纪检监察机关监管对象或监管单位党员干部或工作人员;委托谈

  话的谈话人必须是被谈话人所在党组织(单位或单位纪检部门)两名以上领导或负责人,被谈话人是本级党组织成员、党员或本单位人员,谈话的目的都是要将线索问题的事实经过及被谈话人在整个过程中的所说、所做等情况了解清楚,谈话场所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使用这种线索处置谈话要注意,一是要根据被谈话人的工作岗位与职务确定谈话人,谈话人一般是比被谈话人职务或岗位高一级的领导或负责人;二是谈话前要做好预判,制定安全防范预案,防止安全事故或意外事故发生;三是谈话前要告知被谈话人不如实说明情况应承担的责任;四是委托谈话要按时限和要求开展完成,谈话结束后要按要求及时将谈话笔录和相关材料报送委托单位。

  第三种“谈话”是初步核实中的谈话,可简称为“初核谈话”。这种谈话是执纪审查调查部门在对线索问题采取初步核实方式处置过程中,使用最为广泛和有效的方式之一。谈话人必须为纪检监察机关工作人员,谈话对象为线索问题所涉及的各种人员,谈话场所为纪检监察机关办公场所或专门谈话场所,重要重大问题应全程录音录像,其目的是通过谈话了解还原事实真相,查清在整个过程中所涉及人员的所说、所做等情况。使用初核谈话应注意,一是谈话前和谈话后应与被谈话人所在纪检监察机关或部门人员履行人员交接手续;二是重点是要发现所涉及人员在整个过程中是否有

  违纪、违法、犯罪行为;三是把握好谈话的时间,单次谈话不能超过规定的12个小时;四是要谈话人要注意谈话的方式方法,谈话人不能出现威胁、欺骗、辱骂、体罚或变相体罚等行为和语言,要确保谈话内容真实合法有效。

  第四种“谈话”是第一种形态谈话提醒、诫勉谈话等组织处理形式中的谈话,可简称为“第一种形态谈话”。这种谈话是纪检监察机关对监管对象、管理公共事务单位对其工作人员,在事实已经清楚,问题轻微、不需要追究党纪政务责任时作出的纪律或政务处理方式之一,也是“红脸出汗”最常用的方式之一。谈话人的确定与第二种“线索处置谈话”谈话人的确定方式和要求相同,一般是比被谈话人职务或岗位高一级的领导或负责人,目的通过提醒或批评教育等方式修正其思想认识、错误倾向或不良现象。使用第一种形态要注意,一是要对谈话对象的轻微违纪违规问题进行提醒、批评教育或责令整改;二是对可能带来或引发的不良后果进行说明;三是要使被谈话人清楚认识到问题产生的根源,明确整改方向,牢记纪律红线不可触碰的廉政工作要求;四是通过谈话使被谈话人形成严以律己、克己奉公的工作作风,树立依法依规履行职责、扎扎实实干好本职工作的思想认识。

  第五种“谈话”是立案审查和调查(职务违法)中的谈话,可简称为“审查谈话”。这种谈话是纪检监察机关对党

  员干部的违纪、违法行为事实进行全面、细致调查的最有效方式,要求违纪党员干部要如实向组织陈述自己违纪、违法的整个过程和全部违纪事实。谈话人是两名以上的纪检机关执纪审查部门工作人员,被谈话人为违纪、违法党员干部或相关证人,谈话地点一般应在专门的谈话场所,问题重大严重的要全程录音录像,谈话前和谈话结束要与被谈话人所在单位纪机关人员履行交接手续。使用审查谈话要注意,一是谈话前要做好预判,制定安全预案和安全防范工作;二是谈话前和谈话后做好被谈话人的交接工作,确保被谈话人来回的安全;三是谈话重点是要查清违纪党员干部的全部违纪事实,了解和掌握被谈话人对自己违纪事实的认识和态度;四是把握好单次谈话时限,不能以连续谈话的形式,变相拘禁被谈话人。

  

篇十二:纪检谈话方式分为几种

 做好谈话工作是落实好第一种形态的重要方式。首先,要正确理解谈话的种类。驻省委统战部纪检组根据有关规定和已公布的谈话种类梳理出7种,分别是:廉政谈话、谈话诫勉、诫勉谈话、提醒谈话、约谈、谈话函询、组织调查谈话。并对这7种谈话定义作了进一步阐释:

  廉政谈话:一般分为提拔转岗谈话(任前廉政谈话)和有关廉洁从政工作的日常性谈话。提拔转岗谈话主要是与新提拔领导干部和单位之间、党政工作之间转岗的领导干部的廉洁谈话,主要内容是传达上级党风廉政精神、通报警示案例、告诫走上新岗位的领导干部要勤政廉政、履行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职责。日常性谈话指平常工作性质的廉洁谈话,即根据年度计划安排,单位主要负责人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与分管部门负责人或关键岗位人员,每个年度进行一次以上的提醒式谈话。

  谈话诫勉:指按照《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对问责决定机关作出的诫勉问责决定,以谈话方式对当事人进行诫勉,给予严肃批评和警示教育,帮助改正错误,明确努力方向。

  诫勉谈话:是党组织发现领导干部在政治思想、履行职责、工作作风、道德品质、廉政勤政等方面的苗头性问题,与该领导干部进行谈话的一项措施。诫勉谈话并不是违纪问题线索受理后的一个工作程序,而是处理一些举报材料的一种方法,也是对干部履行监督和保护职责的一项措施。

  提醒谈话:指收到信访举报、执纪执法部门移送材料或者在平时工作中发现不涉及违纪或者违纪情节轻微的问题,与被反映人进行谈话,给予提醒教育,帮助提高思想认识,改正缺点和不足。

  约谈:指下级单位对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推进不力,或者领导班子多人出现违纪违法或者发生区域性、系统性违纪违法案件等严重问题的,与该下级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谈话,给予批评教育,被谈话人主动检讨责任,提出整改措施(摘自省纪委办公厅《关于规范报送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情况有关数据的通知》)。

  谈话函询:是对反映本级管理领导干部问题线索的一种纪律审查方式。对有线索反映,但性质不严重、情节轻微的一般性问题;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笼统、不具体的问题,采取发函由被反映人作出情况说明

  组织调查谈话:根据党内法规规定,由违纪嫌疑人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配合组织调查,讲清有关问题,即“双规”谈话。

  谈话方式分为个别谈话和集体谈话两种。根据有关规定和工作需要,采用集体与个别、定期与不定期谈话相结合的方式。谈话函询、提醒谈话、谈话诫勉、组织调查谈话一般是个别谈话。而廉政谈话、约谈、诫勉谈话则是个别谈话、集体谈话均有。谈话函询方式有四种:党组织或纪检机关发函请谈话对象作说明;分管领导或部门负责人与谈话对象谈话;党组织或纪检机关负责人与谈话对象谈话;上级党组织或纪检机关委托下级党组织或纪检机关与谈话对象谈话。掌握理解了谈话种类及运用,才能有的放矢开展好谈话工作。

  在对谈话种类及运用方式明确的基础上,利用召开综合监督单位纪检工作联席会议时机以会代训,对综合监督单位纪检干部集中培训,主要内容为谈话种类的运用、谈话技巧、谈话注意事项等。通过培训,提高纪检干部开展谈话工作的水平,增强日常监督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推荐访问:纪检谈话方式分为几种 几种 纪检 谈话

热门排行

纪检谈话方式分为几种12篇

纪检谈话方式分为几种12篇纪检谈话方式分为几种  廉政谈话:一般分为提拔转岗谈话(任前廉政谈话)和有关廉洁从政工作的日常性谈话。提拔转岗谈话主要是与新提...

党风廉政建设谈话记录表14篇

党风廉政建设谈话记录表14篇党风廉政建设谈话记录表  谈话记录  时间:_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谈话人  单

2022党员谈话谈心谈话内容14篇

2022党员谈话谈心谈话内容14篇2022党员谈话谈心谈话内容  2022支部党员谈心谈话记录  谈心谈话记录卡(1)  单位:三鼎控股集团  时间  4月6日  地...

七年级培优补差记录内容4篇

七年级培优补差记录内容4篇七年级培优补差记录内容篇1在这个即将即将迈进深秋的日子里,我校全体教职工共

教师党员谈心谈话7篇

教师党员谈心谈话7篇教师党员谈心谈话篇1时间:20xx年xx月xx日地点:校长办公室参加

初一的成长记录怎么写8篇

初一的成长记录怎么写8篇初一的成长记录怎么写篇1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今天我却

安全警示教育谈话心得体会7篇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安全警示教育谈话心得体会7篇》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整理了一下发到这里。构筑了美好的家园,成为连接亲朋好友的纽带。经...

2022年1月党日活动记录19篇

2022年1月党日活动记录19篇2022年1月党日活动记录  2022年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计划范本为进一步规范和创新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扎实推进___、___主题教育成果运...

预备党员谈心谈话5篇

预备党员谈心谈话5篇预备党员谈心谈话篇1谈话人:xx被谈话人:xx问题一:预备党员这一年

领导干部谈话制度 推荐干部谈话怎么评价领导

领导干部谈话制度推荐干部谈话怎么评价领导